对于独自赶路的人而言,一旦停下行走的脚步,许久以来压抑在内心的寂寞感孤独感瞬时迸发,空前的无助感甚于寻常人。
看似平静的生活表面下,一颗心却在进行着核裂变。
我开始怀念我的大学,想念那座柔情似水适宜居住有着我炙热青春的江南小城。
我开始思念我的同学、朋友、恋人。
我开始怀疑我一直以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我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旅行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一切的一切,让我内心感到空前的压抑与不安。
我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被打断,以致于每晚熬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躺在床上持续的听歌,循环的听每个阶段爱听的歌,渴望以此化解内心的寂寞孤独不安。
孤独可以酝酿一位优秀的诗人。
在孤独难耐中,我重拾年少誓当流浪作家的梦想,即便当下只是实现了流浪。
我将自己西行以来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看法以随笔的形式发在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网站里,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更贴切的应该是哥哥张国荣一首我最爱的歌——路过蜻蜓。
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抒发感情的平台,倒让内心的压抑之情舒缓了不少。
《怀抱赤子之心的间隔年》:
关于毕业
六月十三号下午,学生证被盖上此证作废那刻,我就被毕业了。不能再以学生自居,顶多算是一毕业生,而我是如此享受学生这一身份,就像享受学生证带来的便利一样。
十四号上午,志愿者体检,没必要但还是委托小豆子去拿毕业证学位证,即便知道大学四年就为换取这两证,可仍提不起什么兴趣,沉浸在此证作废的失落中,这情绪或许有点本末倒置了,但这是我最真实的情感。
十七号晚上,马戏团三个在跳蚤街摆完最后一次地摊,在学校容许的最后期限里,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离开,可以说,我们坚持到了最久。
与这种无谓的坚持最久相比,我更喜欢这份潇洒,少男清晨走时发的短信,这四年不长不短,遇见你们四个。有时生气,闹别扭,有时因为一个屁,几根毛被笑抽,大学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自己,下个人生转角,笑着和你说,好久不见。
毕业前收到最有心的礼物,小胖送的相册,记录着四年的寝室生活,让一大批人羡慕嫉妒恨。有心人总让人感动,并不能自已。
其实,毕业的伤感更多的是留给大三的小朋友们,也只有我这等闲人才有时间去伤春悲秋,那些在找工作和正在工作的同学,哪会有充裕的时间滞留在这毕业季的氛围里。
关于常德,关于我的大学,关于四年最绚烂的青春,得到的得到了,失去的失去了,临别时,我没有不甘,只有不舍,因为我把我的至爱留在了常德。
我想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从我的大学走出来,我最美好的四年,我最自由的四年,我最随心所欲的四年。经常会想起四年前那个稚气的自己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内心充满的不甘与不满,却不知,四年后已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想逃避现实,想像个无赖一样一直待在那里,哪里也不去,可是那些陪我一起成长的人呢,他们不可能一个个都随着我一起回去,陪着我一起不长大,即便如愿,可那段岁月呢,18岁到22岁的那段岁月呢?它们却是怎样都无法重来一次。
所以我只能被推着继续上路,并且孑然一人上路。
关于新疆
新疆,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 三年前开始念想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不是自己有多高尚,而是真正的热爱着西部那片土地,当初以为会是陕北,却怎么也没想到来到了祖国的最西部。做出这一决定时是慎重的,亲人的不理解,朋友的鼓励,自己的挣扎还有胆怯,庆幸都已一一征服与适应。在母亲的眼泪里,我承认我是自私的,但我宁愿自己自私,也不愿自己记恨他们的自私。
初到新疆,人美,景美。四十九个民族的混居地,我的优越感就是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少数民族。当我在炎热的夏天穿着两件长袖还冷时,当每天晚上九点多太阳才下山时,我深深的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奇,让我不自觉间去热爱这片土地。最近老歌重听,大爱《爱的代价》,某种程度上它印证着我此刻的心情。
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新疆,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用一年的时间给自己适应这个社会。
然后骄傲的怀着赤子之心继续赶路,大无畏。
小说《新疆时间》的开篇话
小说《新疆时间》第一章:所有故事的开始
小说《新疆时间》第二章:一场盛情的宴会
小说《新疆时间》第三章 初识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