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这城市我没去过,但名字却不陌生。
在大学期间,就详细研究过进藏的四条路线——滇藏、川藏、青藏、新藏线。也一直犹豫选择哪条路线进藏,到了新疆后,就毫无悬念,没选择的选择了新藏线,计划结束服务期后绕新藏线回家。
而叶城是我走新藏线必须逗留之地。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叶城,然后在叶城办理边防证,路线:叶城——普萨——库地大坂——麻扎大坂——甜水海——界山大坂——多玛坪——日土——狮泉河——巴嘎——仲巴——萨嘎——拉孜——日喀则——拉萨。
“姐姐,你是叶城本地人?”我想打听关于进藏的信息,谈话不容许我不加称呼。
“嗯,我就是叶城人。”她开心的答道,我想我的称呼是用对了。
从聊天中得知,她祖籍山东,父母那辈到的叶城;现在在叶城县公安局工作;叶城县城不大,但七八月份的叶城很热闹,这是进藏的最佳时机,排队办理边防证的自驾游游客很多。
在我们愉快的聊天过程中,上铺的兄弟也参与了进来。
他祖籍四川,爷爷那辈来到新疆,从此就在莎车扎根,但作为莎车人的他,并不了解莎车著名的十二木卡姆,倒是一个劲的推荐我去库尔勒玩。
库尔勒最出名的应该是库尔勒香梨,因此谓之“梨城”。
库尔勒作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有着“北乌南库”的美誉,不知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后,库尔勒是否还稳保新疆第二大城市?
上铺兄弟眼里的库尔勒是全疆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整个博斯腾湖的芦苇荡,一条穿城而过的孔雀河,被他说的神乎其神。
他为了佐证他的说法,百度“库尔勒”的城市名片给我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等。
他用他的“度娘”说动了我,因为库尔勒这座城市的名片与常德的城市名片几乎一样。
我决定:先在库尔勒下车,在库尔勒待上一天,再从库尔勒去喀什。
火车到达库尔勒站已是晚上八点,我毅然的下了火车。
在华灯初上的库尔勒站,我拍下库尔勒火车站,然后预定了孔雀河边的一家河景宾馆。
晚上的库尔勒,与中国其他的城市并无两样,我不是个热衷过夜生活的人,也就提不上多少兴致。
我只是选了靠近宾馆的夜摊店草草解决了晚餐,便打算在孔雀河畔散步,欣赏库尔勒“母亲河”的夜景。
在过地下通道时,一位流浪歌手的歌声使我不由自主停下往前赶的脚步。
我调转头走近他,从身上掏出十块钱小心的放在他的琴袋里。
他只是冲我点头微笑,并没停下歌声、琴声。
干净空旷人少的地下通道,回响着他沧桑的歌声,听的我舍不得迈出脚步,我蹲在他的旁边,静静的听他唱完这首歌。
“你的歌声太有引力了,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谢谢赞美,你应该不是库尔勒人吧?”他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想一定又是我的普通话出卖了我,但我还是想听到新鲜的答案。
“因为我没见过啊。”
答案是够新鲜,可这口气也未免太大了。
我刚想反驳他,他继续说道:“我在这地下通道唱了五年了,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点,能停下来听我唱歌的人不多,即便那些很欣赏我歌声的人,虽然他们每次路过都会给钱,但并不会停下来,他们太忙了,每天都在赶路。而停下来的几乎都是学生或者喝醉酒的人,如果你是库尔勒人,我应该见过你。”
“哦,那你是库尔勒人?”
“我也不是库尔勒人,我是甘肃人。”
“那你为什么在这里待了五年,你难道不是流浪歌手么?”
“五年前是你说的流浪歌手,到处流浪。后来流浪到这里,爱上了这里,也就不想再继续流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