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12: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最大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机构在发展,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做环保公益,最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成员加入,这样才能高效专注地解决专业问题。向春深有体会:“虽然我的专业是生物,但经验和技术能力还要依靠在做中学、学中做。”
曾经有一名环保局工作人员跟着他们去实地取样,不戴手套就直接采样。向春赶紧给他戴手套,却被拒绝了。这让向春哭笑不得:“主管部门的人都如此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整个环保领域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向春和两江中心的同事们虽已“身经百战”,但每月仍然要邀请环评工程师、化工化学专家来给他们授课培训。
“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直接去请教。”
对于这份工作的艰辛,向春直言不讳。
“我们招人的时候,都会给应聘者讲清楚,如果你仅仅是要找一份工作,是很难做好的。我们其实是处在非常高频、快速的工作状态之中,要去筹款、要去实地调查……各方面压力还是挺大的。”
尽管如此,两江中心还是吸引了白孝智、许少波、丁文章、张缘、李洪敏等人的加入与坚守。他们有的是在网上看到招聘广告、有的是从黑龙江辞职到重庆、有的以前在企业上班、有的是在茶馆里听人谈起两江中心的事迹后慕名而来……
几年来,两江中心从最初的两个人,到现在七个人,先后有二十余位同事参与过两江中心的工作。有的还在、有的已经离开了两江中心,去开拓更宽广的未来。但是,向春相信,无论大家在与不在,都会保持当初选择两江中心时的那份热忱及对自然的关爱。
几年来,先后有SEE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重庆市环保局等数十个资助方和合作伙伴支持两江中心的工作与行动,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大家仍不离不弃,给予了两江中心全力支持。
“未来,两江中心将继续在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更精深的专业精神,在环境调查、环境数据、环境政策三个方向上促进公众参与,提升环境政策应用价值,削减工业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
向春深谙环保组织的真谛和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使命。他说:“我们这几年所做取得的成果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或组织在环保这个大主题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寻找、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行动、加入我们的行列,唤醒公众、企业、政府、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和拿出真正的措施。
2015年11月,环保部印发《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办法》极大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向两江中心这样的环保公益组织发出的邀请。
行动空间有了制度化保障,也让向春对公益性环保组织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一定会有更多人走进那些遮天蔽日的工业废水、臭不可闻的污水,还有五颜六色的河流、土壤……在大家的努力下,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世界将迎来春暖花开。”
向春说,有行动才有未来,他们会一如既往的坚持走下去。
路途虽然遥远,但美好终将实现。(曹永胜)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