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第二届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白杨之家》

 

2020-06-10 14: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揭晓。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吸引和激励更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关注志愿者工作和生活,参与到志愿工作和生活的体验中,创作出更多能展现新时代志愿者风采的志愿文学作品,中国青年网对此次活动的获奖作品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记忆中的家乡就像一幅油彩画,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回忆;记忆中的后院就像一幅水彩画,在斑驳的白杨影中渐行渐远;记忆中的父亲就像是一幅水墨画,在平淡之中总有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定格,那么时间将会回到六年前。

  六年前的一天,父亲突然向全家公布了一个谋虑已久的决定:志愿到四川稻城亚丁的林场去工作。当时,距离他出发仅仅只有三个星期。就这样父亲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武汉,离开了我,离开了他的那个熟悉的家,去探寻一个属于他的新远方。而我,则在家乡武汉,过着曾经的生活。在电话中,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里风景好啊,人也好!身体没什么不适应的,工作很顺利,配置也很好!”

  父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农林学博士,大学毕业后来到办公室过着两点一线的悠闲生活。可是,他并不满足当下的生活。他时常发发牢骚:“西部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我以前学的是农林,自然要做一名护林员,守护祖国美好的西部,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父亲离开家乡在四月。那时,院里的白杨树刚刚发芽。

  第二年的暑假,我怀着对想象中大好风景的憧憬与希望,坐上了前往四川亚丁的班车。车刚驶入亚丁,高原反应便如恶魔般向我袭来,无尽的发烧与酸痛令我感到窒息。就这样,迷迷糊糊了不知道多少天,我被送进了当地的医院。在迷迷糊糊中醒来时,我看到的是父亲的脸庞。那是一张我至今无法忘怀的脸庞——黝黑的皮肤、通红的眼睛、松弛的脸颊‥‥‥泪水,从他眼里落下,落在了我的嘴里。一切,都是咸咸的。

  后来,我跟随父亲一同前往他的工作地——稻城亚丁的林场。汽车行走在无尽的土路上,窗外是茫茫的山丘。汽车大约行走了整整一天,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晚上。当父亲将我从睡梦中惊起时,我看到的,是简陋的平房,是泥泞的土地;我听到的,是半夜的犬吠,是刺耳的风鸣。我无法相信自己。父亲看了看我,笑着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援川工作者们扎根于这里,为这片神圣的土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啊!

  父亲驻守的地方也有一片白杨林。他时常对我说:每当看到这些白杨树,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更想起了自己的一切。因为,这里已经是我的另一个家了。

  父亲平日工作很辛苦,有时要自己开车连夜赶到其他县城。在我到来的第三个星期,他临时接到上级通知,要前往理塘办事。为了照顾我,他让我留在车上,与他同行。晚上的公路显得格外冷清恐怖。汽车要翻越无尽的山脉,穿过陡峭的峡谷,经过连绵的无人区。凄凉的狼叫声不绝于耳,伴随着电闪雷鸣。汽车就这样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忽然,不知是天边还是地狱传出了一阵轰鸣声。轰鸣声不大,但却十分清晰,清晰到外界的一切声音都荡然无存。接着,山上滚下了无数的小石子,夹杂着雨水与泥沙,向我们的汽车扑面而来。

  “泥石流!”父亲首先喊道。父亲想加速开过危险区域,却被前方的巨石挡住了去路。越来越多的泥沙与石块向下冲刷,汽车顶也因此而变形严重。我和父亲绝望地看着窗外,却束手无策。正当我们无可奈何眼前的境况时,忽然隐约发现山谷中有点点星光,仿佛流星一样朝我们飞来。接着,有人大喊:“前面有人吗?”绝望中的我们顿时振奋精神——有人来救我们了!

  接着,远方走来了一个身影。身影并不高大,但却十分明亮,明亮到无法看清他的真实面容。“快把绳子抓住!”他吼道,利索地向我们扔了一条麻绳。粗壮的麻绳在风雨与泥沙中颤抖着,另一端被握在他那颤抖的手中。但那双手却是那么刚劲有力,仿佛在向自然诉说着自己的顽强与不屈!

  就这样,我们得救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个小伙子,名字叫小黑,当时只有十七岁。

  小黑有眼疾,不能很好地看到这个大千世界,但是他时常乐观地谈道:“眼睛虽然看不清,但耳朵也许比别人听得更清楚咧!”

  父亲和小黑,从此以后成了忘年交。

  小黑说:他曾经在地震中被志愿者救出。因此,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些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这是一种回报,也是一种传承。”他总是这样自言自语道。

  后来,跟随父亲在四川度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后,我又回到了武汉。临走前,父亲将一袋白杨树的种子轻轻放在我的手心:“记住,把他种在家乡的院里。这是四川的白杨树种子,以后每当想我时,就去看看院里的白杨树吧。白杨树代表我的家乡。但现在,我的家乡不仅在武汉,更在四川稻城亚丁,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也许,我就是那么一颗白杨树,深深扎根在了四川,扎根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见证者这里的沧海桑田。这里,给予了我第二个生命,也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当然,我宁愿永远留在这里,为世间的一切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后来,父亲真的永远留在了那里。在四川的第四年里,他被急性肺水肿永远地夺去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的遗言里他专门提到,要将自己的角膜捐献给小黑,要让自己的骨灰播撒在稻城亚丁的广袤白杨林中。他说,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新的轮回。他说,这是对人生的虔诚跪拜,是对生命的传承延续。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来到了亚丁。曾经的搓板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柏油路。林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有的甚至搬进了现代化的大楼。以前的小县城已变得焕然一新,飞驰的汽车在高楼间穿行。夜色降临,县城还是那个县城,不同的是县城被红红绿绿的霓虹灯所装点。漫天繁星下,街道上的商铺灯火通明,游人来往如织、络绎不绝。时间,似乎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永远地停滞。空间,似乎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永远地被放大。

  小黑如今考进了大学,大学生涯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自己之所以想选择农林类专业,与自己的经历密不可分。

  来到父亲看护的那片白杨林,白杨树正顽强地生长着。在大树背后,许许多多小树苗也在茁壮成长。夕阳的余晖落下,白杨们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树影,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这里,也许就是父亲的家乡吧。

  这里,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家乡,更是我的家乡,未来的那个远方。

  这里,是我的梦起源的地方。我下定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深深扎根在四川,如林场的白杨一样,伟岸而又坚毅,为那片圣洁土地与祖国的事业默默奉献一生。(作者:江承超)

  第二届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丝路上的收藏》 

  第二届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我的捐髓日记》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