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者王万奇:情系瑶乡圆梦富川永不止步

 

2017-03-14 10:4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在学校,他既是孩子们眼中的王老师,更是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大哥哥。富川的大山里,夜晚十分寒冷。一次查寝,万奇发现有很多孩子的床板,只有一半铺着被褥。回到自己的宿舍后,身为班主任的他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决定去孩子的家里了解情况。万奇的第一次家访选择了涝溪山,凛烈的寒风,曲折的道路都没能阻挡他的脚步。到了学生家中,看着简陋的木板房,年迈的爷爷奶奶,万奇想:原来他们就是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后来,家访成了他和队友们的必修课。一年的时间,支教团累计家访60余次,行程逾1200余公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县12个乡镇,30多个村部。

  家访中万奇发现:孩子们没有课外书籍,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于是万奇四处奔走,募集书籍2200余册。在此基础上,支教团为当地多所小学筹建了“梦想书屋”,在村屯中开展“周末课堂”,很好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情系瑶乡,圆梦富川

广西大学研支团成员王万奇(右三)在家访中与学生及其家人进行合影。王万奇 供图

广西大学研支团成员王万奇(右三)在家访中与学生及其家人进行合影。王万奇 供图

  支教的第一个冬天,万奇发现班上的学生很多光着脚丫上课,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冷得打颤。为了让班上的孩子每人能有一双棉鞋,可以暖和的上课,他马上联系大学同学寻找帮助。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万奇向一些企业发出恳求,希望他们能够伸出援手。然而,企业大都以没有这方面的预算拒绝了他。吃了闭门羹,心里既难受又委屈,万奇流下无助的眼泪。但是想起孩子们光着脚丫,衣衫单薄,他选择了坚强。为了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他没有退缩,他继续寻找着社会的帮助。

  2014年末,在万奇的倡导下,支教团利用微博、微信发起了“关爱富川留守儿童微公益”系列行动,先后组织策划了“蜜桔义卖、暖冬行动、圆蛋计划、圆梦六一”等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1200多位爱心人士的关注,共筹集善款26万余元帮助留守儿童。

  瑶篮计划,永不止步

  2015年9月,万奇虽回到学校继续读研,但他心中一直放不下瑶乡的留守儿童。为了把这段西部情延续下去,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他组织发起瑶篮计划,多次深入那坡、都安等多个贫困县,与驻村第一书记对接,结合当地所需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同时,万奇利用获得的2.3万元奖学金发起瑶篮计划,筹集善款10万余元,对接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多所小学,捐赠图书5300余册,图书架26个,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2名,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摇篮般成长环境。

  王万奇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感染带动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公益实践中,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万奇虽先后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广西区优秀志愿者,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但他却常常告诫自己,唯有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没有终点,青春奉献的心永远不老。

  志愿者戚志宏:扎根兵团十年的“小白杨” 

  唐鹏飞:深入群众在实干中勇做扶贫好助手 

  陈熙:藏族孩子是我心中最美的八瓣格桑花 

  彭志强:践行雷锋精神我是受益者也是接班人 

  志愿者张银波:扎根西藏践行青藏梦西部情 

  吴道杰:打造凤山服务模式的“非凡鸟” 

  游世广:把志愿服务当终身事业用心做好 

  陈会林:选择志愿服务让社会更有温度 

  志愿者邵书琴:广东姑娘爱上新疆托云牧场 

  曹礼勇:架起爱心桥梁 点燃大山希望 

  黄辉:选择西行在奉献中争做新时代兵团人 

  李岚峰:为西部的孩子们付出再多也值得 

  志愿者李进:这辈子我们一起扎根新疆 

  志愿者刘桂林: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志愿者王梦颖:我是西部孩子的光明女神 

  志愿者唐婉贞:打造公益平台 践行扶贫济困 

  志愿者蒋猛:践行复旦精神争做新疆五新青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