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理论与实证分析
梦灵 谈红 龚宗明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已经进行了半年,2004年“西部计划”即将实施。笔者作为2003年“西部计划”的见证者,亲身见证了这一计划的实施,亲身参与过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据此,笔者在《200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浅析》对此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根据现实存在的成绩和不足,从宏观上提出了一点看法。本文结合《200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浅析》的分析,继续对2004年“西部计划”的实施,试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层面上作一番探讨,谈谈自己的管见,仅供2004年实施“西部计划”参考。
一、“西部计划”实施存在的“水波效应”和可采取的对策
“水波效应”客观存在于级层结构当中,特别是存在于社会组织、机构的政策、规章的执行上,它以组织、机构的中枢为中心,一层层向该组织、机构的基层辐射,越到末尾,执行的力度和强度随着半径的扩大呈弱降的趋势。“西部计划”的实施,毫不例外地存在这种客观的情况。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的过程,已经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中央,对“西部计划”的实施非常坚决,各省、市、自治区也贯彻得非常好,但是到了基层,政策执行的力度和强度大大降低;在个别地方,“西部计划”几乎成为一种摆设,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岗位落实(包括岗位调整)、住宿以及健康、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一度出现真空状态;少数高校为完成指标,放松志愿者招募的条件,甚至忽略一些必要的考核程序,报单了事。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由传统级层结构的特性和组织单元的利益所决定。每个组织都因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结成,但是在组织内部,每个单元又有各自的单元利益。也就是说,社会级层结构组织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各自要求在此过程中实现单元的最大利益。共同利益和单元利益的差异,必然带来相互间的冲突和博弈。这种冲突和博弈基本上包含三层关系,即中央和地方、整体和局部、地方和地方关系,由这三种关系又演进为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在“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客观现象(不论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现象)无不根源于此。
从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的效果来看,这种社会级层结构的特性和地方利益已经对“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迈进构成事实上的威胁。少数志愿者擅自离岗毁约以及当前出现的志愿者“埋怨热”,归根结底就是由这种情况造成的。如何克服“水波效应”,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2004年“西部计划”实施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扁平化、制度化和民主化,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市场经济公开透明、平等、高效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西部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它们的实现必须要以效能的实现和提高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要保证“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西部计划”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意图,就有必要借鉴和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设计“西部计划”,从根本上克服“水波效应”造成的负效应。
首先,积极争取尽早立法,从法律上确保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中国已经进入法制社会,志愿服务事业伴随社会的需要也已在风雨中走过10年。在这10年中,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得到制定和出台,以致志愿服务事业的运作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因此,在“西部计划”实施的同时,要尽快完成立法的调研、论证工作,积极争取立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志愿服务立法的经验,制定和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使“西部计划”的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真正实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现代化。
其次,按照“服务、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现代的服务管理机构。
机构的建立健全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志愿服务事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始终离不开志愿服务管理机构,特别是政策的有效执行,绝对不可能离开基层的服务管理机构。机构组织建设的现状,决定着志愿服务事业的成败。建立健全现代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是当前“西部计划”顺利实施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各级项目办基本上是依托各级团组织,由相关党政机关、部门的人员兼任组成。从基层服务地的机构运作来看,有些项目办是有名无实,它的职能几乎全部由当地的共青团组织承担,由团组织的干部兼任。在这种机构设置环境下,由于责任没有到位,权责没有明确,很难确保“西部计划”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志愿服务日常管理的连续和周到,更难以使事业不断开拓创新。因此,要保障“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成立专门的现代志愿服务管理机构。改变目前参与者众而实际上无人尽心的局面。
按照“服务、高效”的原则,服务管理机构必须推行精简的扁平化设置。各级项目办挂靠各级党委,由专门的团干组成,协调相关的部门、单位,实施和管理“西部计划”。推行第一责任人制,省、市、自治区一级的项目办负责人与国家项目办负责人签定责任状,基层项目办责任人与上级项目办责任人签定责任状,层层落实权责,使项目的实施权属明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依托西部网站的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加快服务管理机构建设的电子化,促成机构建设的扁平化发展。完善西部网站的项目办工作区,建立专门的网络办公平台,不断加强机构组织的电子化建设,逐步实现服务管理机构的纵向和横向互动,完善自我调节和运作功能,适应“西部计划”的发展。
再次,实行项目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满足志愿者、服务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项目工作的知情愿望;积极引导志愿者、服务单位和社会公众主动参与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知情权是现代社会赋予具有利益关联的公民的法律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民主发展的要求。广大志愿者响应和投身于“西部计划”,受援单位积极配合“西部计划”的实施,社会公众对“西部计划”的支持,直接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项目主管和实施单位就有义务满足他们对项目工作了解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知情权的实现。要创造和利用各种平台,如实行“西部计划”定期新闻发布或者网络新闻社区,建立突发事件公布机制,确保项目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项目工作当中,增强彼此的互动,有效发挥他们的民主监督作用,调动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