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情如是,对新疆的情也如是。有人说我那篇关于吉木乃的小文写得好,那大概是因为我用了很深的情来写。在吉木乃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刻在我的记忆里,也打动了各位看客。如果是你们来到这里,也许会写得更动人。一年的时间即将要过去,这里的人、事、物已经慢慢地沁入了我的骨髓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假期回家吃着妈妈做着家常小菜,却有些怀念新疆的大盘鸡、炒白菜;有时候和朋友打电话,他们会说我说话好像有了股新疆风味。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

美食是最好的催化剂
遥远的距离,诡异的天气,巨大的风俗习惯差别,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也让我的父母朋友忧心不已。时不时地就要问一句,在那里还习惯吗?而我总是会没心没肺地来一句,刚来的时候就习惯了。这大概就是年轻的优势。就像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一样,没有因为干燥的天气而嘴唇皲裂,也没有因为饮食的差异得上思乡的毛病,我适应,我也喜欢,喜欢这种差异,喜欢不一样的生活。最重要的,大概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吃到不一样的美食。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吃着白米饭长大,除了大学军训时候逼不得已,其他时候我都是不会吃大白馒头的,于我而言,大白馒头又没有馅,也没味儿,有什么好吃的呢?可是自从来到了新疆,我却爱上了馒头这种食物,松松软软的,入口细嚼有股淡淡的甜味,有点像在吃棉花糖一样。它也替代米饭成为了我的主食,一天三顿都要吃馒头。有时周末懒得去食堂吃饭,还要让朋友偷偷地带两个回来吃。听说吃面食容易发胖,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每天要步行那么久上下班而且也很少吃肉却还是在一个月体重增长了10斤。人有的时候就是很奇怪,原本自己斩钉截铁说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就因为一个契机,却成为了你的心头所爱之物。所以说,凡事无绝对。尤其是对于美食,任谁都没有抵抗力。
想起第一次吃手抓肉时候的场景,一盆热气腾腾的羊肉上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精致的餐盘上几块硕大无比的羊肉,上面点缀着一圈皮芽子,一把专用来割羊肉的小刀,手抓肉上桌表示这一餐正式开始了。在开动以前,要由桌上最长的尊者祈求"巴塔"(祈福),每一个人都要跟着一起平展双手,掌心向内,托于胸前。长者念完"巴塔"后,大家将展开的双手抚脸,说一声"alupker","巴塔"结束。随后,主人会用小刀一片片割下羊肉,递给客人。而作为客人的我则要摊开双手接着,道谢后吃掉美味的羊肉。对于主人来说,客人大口把肉吃掉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其实我从小都是不吃羊肉的,火锅里涮的羊肉除外。但是不得不说这里的手抓羊肉真是人间美味,它不带羊肉的膻味,瘦肉紧实但不塞牙,肥肉酥软但不腻口,同时把一块瘦肉和一块肥肉放进口中,真是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只是回到家以后我还是照惯例不吃羊肉,因为在家再也吃不到如此美味的羊肉了。
周末闲暇时间,最喜欢和三五好友一起吃个新疆大盘鸡、胡尔达克,或是吃个拌面,啃俩烤串,最是惬意。美食最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品质,无论是辛辣刺激,还是甜润细致,或是豪爽大气,都深深蕴涵在食物之中。当你在享用这些食物时,也是在解读这座城市。当你爱上了这里的美食,也代表你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座城市。
所以说,美食是最好的催化剂,加速也加剧了我和这座城市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