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好景不长,于丽臻提出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参与杂志第二期制作,听到她的要求我愣了下:杂志本来就是公益性质,参与本来就是大家自愿的,我不能强求别人,第二期杂志的制作就被搁浅了。直到10月初我们还没有寻到合适的人选,此时步东亮提出把杂志交给团委来做,因为我们的力量毕竟太有限了,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意见。《天那边》如同我的孩子一样,尽管我不是一个母亲,但我知道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的。好在,后来,在我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在另一个群里,09河南志愿者张潮出现了,他和09志愿者郝耿欣一起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第二期《天那边》参与者张潮因为工作原因表示自己不能够再做杂志了,步东亮也结束服务期离开了新疆。那时的我就如同背着重重的包袱爬到了楼顶,然后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天那边》成员欢聚一堂
后来,我开始“网罗”全疆志愿者,我一个个打了电话,最终我选择了今天《天那边》的设计指导岳海龙,他也未曾令我失望。杂志就这样不急不慢的一月一期发行着,可是我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稿源已渐渐成为一个难题,我除了定期向固定的人员邀稿;还时不时的跑到QQ好友的空间去偷文章,先斩后奏;为了征稿我加了30多个志愿者群,每周我都会在上面发些征稿启示,弄得许多人很是反感。可是我没有办法,跟新疆各个地州、县市团委联系,他们也很为难,因为本地的文章也很少。一天,中青网的编辑李彦龙给我提了个忠告:希望我把杂志的创作思路开阔些……
经过深思熟虑,我对杂志进行了调整,杂志慢慢的开始步入正规的轨迹。杂志也从粗糙,到一步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到现在为止电子杂志已经出版了11期,虽然良莠不齐,但得到了广大志愿者的充分认可,在新疆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在内地一些城市也有所宣传。幸运之神似乎有些偏爱凑热闹,又跑来锦上添花,红十字会的工作我也日渐如鱼得水。2011年9月的某天,红十字会秦会长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尽快赶到社区去应下急。我看着台下男女老少近50人全都好奇的望着我,我不动声色的走向讲台,面带微笑讲起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危害。突然想起一年前的自己,我不禁哑然失笑,创建《天那边》的同时也让我一步步的走向成熟。每次招募的新人,或是朋友推荐新的志愿者,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打电话,长此以来,我习惯了面对无法预知的人群,也造就了我今天可以在台上畅所欲言。

齐心合力共建《天那边》
11届志愿者的到来为《天那边》带来了新气息、新活力。2011年8月,在志愿者张昊、王春山的共同努力下,天那边西部志愿者网(www.xbzyz.org)正式上线。从此,《天那边》成为西部志愿者的一个集结号。天那边志愿者网成为志愿者交流的一个平台,以其贴近志愿者生活的风格更成为新疆志愿者的精神寄托。天那边西部志愿者网的开放,也让《天那边》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向世人展示新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异域风情。
看到了热情似火的11届志愿者,我突然间庆幸自己曾经的决定,没有把它解散,亦没有把它交到任何部门的手中,我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一路走来天那边梦始终伴随着我,还有那些因为天那边梦和我走到一起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天那边是我儿时梦的延续,因为你们她现在变得更加充实、圆满;也是因为你们,使我对新疆这片热土的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更是你们的支持让我学会了坚强、坚持。我相信在我以后的路途上,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天那边的梦都会一直伴随着我,走向很远很远的远方。
(作者简介:刘倩,2009年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信访局,2010年7月创办志愿者电子杂志《天那边》,2011年8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开通天那边志愿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