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阿图什,我被分配到阿图什第四中学进行汉语言教学工作,可阿图什西部计划项目办在我的材料中发现,在组织协调、文案写作等方面我有比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在学校假期期间特意安排我,到克州团委服务。
刚到团委,正值乌鲁木齐“7·5”事件刚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那时在州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积极参加克州团委组织的各项维稳活动。
将近两个月的志愿服务期间,我遍访了克州许许多多的乡村,向少数民族乡亲们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我用我的镜头,走进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与他们促膝长谈。
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了那最美的时刻:那是盛夏的一个午后,在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阿扎克村,两名维吾尔族兄妹和一名汉族小朋友手拉着手,站在在白杨边,站在太阳花下,正冲着我的镜头,微笑着。我毫不犹豫的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美妙的瞬间。
至今,这张照片也上过哪家报纸、杂志,但它却一直在我的房间里陪伴着我的志愿生活。因为每当我看到照片上那三名小朋友天真美丽的笑容,我就更加确定我此行的目的。我,来到新疆,看到他们这样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我想要的:一个真实的新疆,一个能让你感到幸福的新疆。
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克州团委完成了“志友号”、“志友刊”、“青少年义务图书馆”等等项目的组织策划工作。并作为09级克州志愿者的大班长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其他志愿者帮助。
就这样忙着忙着,开学了,我结束了克州团委的志愿服务生活,回归到阿图什市第四中学,这是一所由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共同组成的民族中学,承担着阿图什市周边7个乡镇的初中义务教学工作,全校2000余名师生仅两名汉族老师。
起初,我被安排为晚自习,代课老师。语言的不通,是我与学生交流,最大的障碍,加之生源均来自条件非常艰苦的乡村,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基础,学习热情很不积极。
于是,我加强了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又深入浅出的,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将他们感兴趣的,融合到我的汉语言教学之中。慢慢地,学生们的热情上来了,我的热情也上来了。
可是,还是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深深的陷入了一种反思。一天晚自习,我正在兴致勃勃的给同学们讲着意大利足球明星的名字都怎样写,可就在我回头写巴乔的名字时,听见了“砰”的一声,我猛一回头,发现班里少了一名学生。我急忙问:“买买提江哪去了?”同学们都指着窗口,之后我想都没想就跳了出去,在不远处抓住了他。我立刻问他:“为什么要跑”他低头说,没用。我说,什么没用。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汉语没用。我差异的看着他说,怎么会没用呢?他一边望着学校外边一边说说,平时不说,没用。我想了想又问他,你想不想交汉族朋友?他没看我就说,想!我马上说,那汉语就对你很重要。他沉默一会说:“这汉族人少,交不到,所以汉语的不用学。”我沉默了,望了他很久,最后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买买提江,以后,我就是你汉族的朋友,好不好?”他看着我,笑了,说到:“老师,朋友,好!”
买买提江是幸运的,我的学生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我这样的汉族朋友。现在已经不是语言沟通的问题了,而是没有交流的机会。阿图什,克州,乃至南疆三地州的这些乡村孩子们,没有与汉族人交流的机会,不交流何谈彼此之间的了解,何谈文化的融合,没有了解与融和,何谈我们之间相互的理解。
同学们,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小,我需要你们,需要千千万万的你们,来做我这些孩子们的汉族朋友。
09年十月中旬,由于工作上的调度,我离开了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被调到库尔勒市第二中学。离开的那天上午,我的学生们还问我晚上要讲点什么,我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我没敢告诉他们我要走。说实话,我不敢面对他们,因为我这个朋友就要离开他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