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希望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贫困大学生救助时效性很强。团县委从实际出发,积极做到“三早”,即早动员、早安排、早申报,团县委抓住这个7月中上旬黄金有利时段,及时召开各级团委动员会议,在全市率先安排部署贫困大学生救助申报工作。二是主动与南阳电视台联系,在《宛都播报》栏目播出新野10名大学生的家庭贫困状况,在南阳各地引起广泛关注。2家企业6名社会人员捐款10万多元,帮助新野学子。三是从7月份开始,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爱心奉献特困大学生”专栏,对待助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逐一报道,播出40余天20余期,共报道宣传专题6期,报道贫困学生80余名,唤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四是我们分别利用网站、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出倡议书,把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传送到千家万户,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这样寒门娇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认真负责,周密组织。一是严格程序,落实村、乡、学校签字审查制度,保证贫困学生的真实性。二是严格把关。深入学生家中,逐一走访,与学生、家长、邻居面对面座谈,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体验真情实感,选准救助对象,确保使救助资金救助到确实需要救助的学生。三是主动出击,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资金是希望工程的保障,没资金救助就无从谈起。我们积极做好组织协调,抱着对贫困大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饱含着对人才百倍珍惜的情感,做到“四多”,即多跑腿、多汇报、多角度宣传、多方面协调,去单位、到企业、见老板,多方求助,用我们工作人员的诚心,用贫困学生的实际境况况去打动捐款者的爱心;工作期间坚持做到“四不”,即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设立热线电话,随叫随到,随叫随见,不管捐多捐少,不管县内县外,始什名谁,均表谢意,用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为贫困学子赢得爱心资助。
3、建立机制,着眼长远。一是强化后续管理,达到助学与成才。加强后续管理是希望工程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团县委从强化学生的跟踪管理入手,积极与学生所在的大学团委联系,加强培养与管理,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动态,达到既要助学更要成才;二是县希望办对救助学生制定了结对救助连心卡,让受资助学生与捐资者结对连心,及时联络感情,使学生能经常受到鞭策与鼓励,常怀感恩之心。三是用典型鼓励学生成才。利用每一次救助仪式的机会,我们给每一位学生讲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老师资助20元钱帮助其上大学,最终成才的故事。让捐助者心里颀慰,让受助者心存感激,做爱心的传递者。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三、走进村庄,访民生
11月20日在团县委书记曹铭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城郊乡马庄村。根据我的走访调查,马庄村基本情况如下:
1、位置面积:马庄村位于乡境东北部,鸭灌区三分干渠东侧,距县城5公里处。北依蔡庄村,西邻孟营村,东连马营村,南与溧河铺乡王坡村接壤。全境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总耕地1882亩。
2、建置沿革:马庄村,1947年新野解放后,由闽营乡所辖,1955年与蔡庄、堰渠、龙背、土地庄4个自然村合并成蔡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城关公社蔡庄大队。1963年属城郊公社蔡庄大队。1974年由蔡庄大队分出为马庄大队。1984年属城郊乡为马庄村委会。村委会驻马庄。辖2个自然村。马庄 清咸丰8年,马姓由陕西省兰田县马庄迁此居住,仍名马庄。魏庄 明崇祯年间,魏姓由山西迁此建村,以姓取村名。
3、 人口民族:眼下,村委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01户,1030人。其中,男512人,女518人;回族205户,666人,汉族105户,364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有马、刘、王、黄、丁、焦、梁、虎、蒋、徐、魏、薛、方、陈、闪、海、张、李18姓氏。
4、自然状况:马庄村地处三分干南边,八支渠贯通南北,把全境分为两半。土质均为粘土。三分干、八支渠为封土地提供了灌溉条件。植物资源有益母草、野菊花、车前子等野生药材。
5、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后,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8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0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万元,人均纯收入1530元。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1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4元。
6、社会事业:(1)教育:建国后,村有回民小学1所。2002年6月,村争取民族宗教部门资金5万元,对村办小学的房舍进行了修缮,并添置了桌椅及办公用具,改善了办学条件。止目前,村办小学有5个教学班,7名教师,在校学生80名,其中回族学生65名。
(2)科技:1982年,村办农技校1所,先后举办培训班48期,受训人员350人次。
(3)卫生:1982年,村设有1个卫生所,医务人员2名。1985年,卫生所发展到3所,医务人员增至4名,重点开展地方病防疫、常见病治疗。村诊所设痔瘘专科门诊部,由擅长治疗痔瘘病的袁岩金任主治医生,设病床4张,可进行痔瘘病手术。2003年以来,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群众看病难和无钱吃药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7、村民生活:1978年与1995年相比,人均占有粮食由150公斤提高到430公斤,相当于1978年的2.86倍。其中面粉、大米等细粮比例由40%提高到85%,肉蛋、副食品消费比1978年大幅度增加。人均纯收入由208元提高到1225元,相当于1978年的5.89倍。人均住房由7平方米增加到24平方米,增加3.93倍。建房质量由原来的土坯草房和砖包皮瓦房,发展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楼房。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