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图片征集活动获奖作品《飞天》王颖摄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
敦煌飞天舞蹈最注重动作的协调与人体的优美的结合,讲究柔,美,雅,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反弹琵琶的造型中略见一斑。而且敦煌飞天舞也十分重视群舞的整体协调,和集体造型精妙和优美。我们在看过西方的芭蕾后,会深刻体会到,东方人体态的柔美和强烈的东方神韵只在跳飞天舞时才会更突出的体现。
敦煌飞天舞还多处体现佛教精神,当然飞天是从佛教中而来,他或她是为佛献花,歌舞的天上神仙,在跳每一步都要注意飘逸,天女散花的意境就是这一层。要跳好飞天舞不光要有芭蕾舞优美的体型,还要拥有练瑜伽的柔韧。所以这种舞蹈我们也只能在电视,在舞台,在壁画里见到。但是这种舞蹈对人体体态优美的追求和对舞蹈造型精妙的安排,必将让它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精品。(西望记者:董剑 编辑: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