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镜头看西部志愿者图片征集活动获奖作品《上课》 团马边县委办公室 罗艳摄
前言:去年年底,西部志愿者罗艳与几位队友从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城来到南木坪小学,为学生送上了爱心网友捐赠的部分物资,趁此机会,罗艳拍下了一幅幅孩子们上课的照片。记者通过对罗艳进行采访,听她讲述了照片《上课》背后的故事。
南木坪小学,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梅子坝乡的一所村级小学,仅有一、二年级,共50余名学生。几间破旧不堪的木质瓦房,十几套简陋粗制的桌凳,一位临聘教师和一群乳气未干的娃娃,即是学校的全部。学校简陋,却承载着一个个点缀祖国未来的希望。
“乐山马边的大山是那样的巍峨秀丽,蜀道的险峻更是让人步步惊心,从县城到南木坪,一路上充满了太多的曲折与磨难。”罗艳这样讲到。“有些路,你走过第一次,决不想再走第二次了。”
上学的路就是这样坎坷。孩子们通常一大早三五人凑成一队,共同向学校出发。雨雪过后的山路显得有些泥泞,湿滑难走,一不小心便有失足摔伤甚至坠落悬崖的危险。有时大雨过后,山坡上滚下些大小不一的滑石挡住了孩子们上学的小路,他们不得不绕到更远的大道。南木坪小学的孩子们经常就这样穿着笨重的雨靴,拖着满身的污泥与疲惫来到学校,准备迎接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上课。
在西部山区,偏远坎坷的山路,不知吓退过多少远方的宾游客。然而山里的孩子,却要每天步行两个多小时穿梭在险峻的山间小路上。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就有孩子举着火把,走在上学的山路上。而在教室里,破旧的墙板早已顶不住刺骨的寒风。没有取暖的火炉,孩子们就蜷缩成一团,用朗朗的读书声来遮盖他们身体的寒冷。下课后,孩子们围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燃起几块木料,暂时暖一下冻麻的小手。
下午同样难熬。由于没有饭堂,许多孩子在中午只能吃一块从家里带来的凉番薯,以此来对付午餐。然而更多的时候,家里没有可带的食物,孩子们只能忍着饥饿。
罗艳讲到,他们从马边县城驱车前往南木坪小学,用了三个多小时,多数时间是步行在山间小路上。在马边县的许多偏远山村小学里,学生们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也很少有城里人来山村的小学,因此,当遇到陌生人,孩子们总显出几分好奇,然后就是恐惧或回避。
在西部贫困地区,存在午餐困难的中小学生有上千万。因为营养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儿童比东部地区平均身高低5公分以上。虽然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发起的西部山区“免费午餐”计划,正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而不久前“免费午餐”也成为国家项目,然而对于像南木坪小学这样的偏远小学来讲,即使拥有资金也难觅供应午餐的蔬菜市场。因此,想让所有的孩子吃上可口的午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关注……(西望记者:张洪滨 编辑:张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