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研支团20年 刘硕:那年在重庆我留了三次眼泪

 

2019-11-01 15: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20周年。2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通过“志愿+接力”的方式,累计选拔派遣1832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县乡中小学支教,同时推动校地共建,助力当地脱贫。10月24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京举办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报告会。报告会上,来自高校研支团、服务地学校、高校的7位代表分享了支教扶贫、奉献奋斗、历练成长的青春故事和开展研支团工作的经验。从今天起中国青年网就代表的发言进行集中展播,以此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在志愿服务西部基层的实践中建功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乡村振兴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奉献青春力量。

  记忆中,我平常很少流泪,但在重庆支教的时候,我却流了3次眼泪。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2015年本科毕业后,从未在乡村生活过的我毅然选择报名支教。

志愿者刘硕参加研支团实施20年报告会分享自己在重庆支教的故事。

  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同学们对我这个会讲两门语言的支教老师特别好奇,他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把板书写好后提高了嗓门说:“来,跟我读这个单词。”瞬间教室鸦雀无声,孩子们呆呆地望着我,后来我才知道已经四年级的他们连26个字母都还没认全。

  我告诉自己,他们不是从小就接受双语教学的城里孩子,我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一遍不行,两遍;一天十个字母不行,那就一天三个。

  图为下课后,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带领孩子们学习手语《感恩的心》。刘硕 供图

  一次课间,我路过教室,听到几个孩子一起哼唱着什么,我走进一听,原来是字母歌,虽然他们的发音还不那么标准,但我觉得,那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歌!我当时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我在朋友圈写道,“感谢自己前所未有的耐心”,谢谢孩子们,是你们教会了我,耐心是老师最大的法宝,我们要有翘首企盼的急切,更应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辛勤耕耘的执着。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在“梦想课堂”教孩子绘画。刘硕 供图

  在这所镇小学,每个老师都要教好几门课。一次德育课上,我讲到了“家”这个话题,角落里突然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当时我就慌了,我急忙跑过去问她怎么了,但她一句话都不说。后来,我问了一遍又一遍才知道,原来她想起了正在外地打工的妈妈。

  在我们学校,70%都是留守儿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留守儿童”所有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我们黑龙江大学研支团在寿桥镇染房村的市民学校打造了以关爱陪伴为主题的“潼心圆”项目。不知不觉间,市民学校的“七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他们用画笔、用诗歌、用舞蹈、用手工作品,冲淡对父母的思念,让单调的童年丰富起来。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为孩子发放暖冬行动“爱心礼包”。刘硕 供图

  我记得在我班里,还有一个特别不听话、特让我头疼的小男孩。一个寒冷冬日的课间,他突然跑到我跟前,用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塞给我一个被热水烫变形的矿泉水瓶,只羞涩地说了声“老师,暖手”,就转身跑开了。拿着直烫手的瓶子,我真无法想象:只有灶台高的他是怎样将热水倒进瓶子里;他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把这“宝贝”揣在怀里,顶着从家到学校的15分钟冷风,一路跑到我面前!想到这,我的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一个原本被我批评最多的叛逆孩子,却记住了老师的好,用行动表达他对支教老师的感谢。

  2016年7月5日,那是我离开支教地的日子。我坐在回家的火车上,40多个小时的车程中,我一张一张地翻看着与孩子们的每一张照片,翻看每一条记录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圈。我想告诉孩子们:从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长成才的路可能要走上很久,需要我们积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进步,需要我们迎接无数个困难与挑战。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引导你跨越,见证你辉煌。

  “谢谢孩子们的成全,一生只做一次你们的支教老师,是我青春最无悔的选择,我会在不远的前方看你们成长,我会在每一个清晨给你们力量。”发完这条朋友圈,我的眼泪划过鼻尖,滴在手机屏幕上,这是第三次离别的眼泪。(黑龙江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刘硕)

  研支团20年 志愿者曾艳:一份无悔的青春记忆 

  研支团20年 毛雯芝:我与支教的不解之缘 

  研支团20年 曹礼勇:架起“希望”的三座桥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