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14: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研支团20年”专题,展示研究生支教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刘硕,女,中共党员,黑龙江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赴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中心小学支教一年,现任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
用生命感动生命,用青春温暖童年
图为课下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带领孩子们学习手语《感恩的心》。刘硕 供图
大二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硕聆听了一场支教报告会。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支教生活纪实视频,点燃了她深藏心底的志愿梦想。她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也要走进大山,为山里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5年本科毕业后,刘硕放弃了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作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带领10名队员横跨大半个中国,前往重庆市潼南区开启为期一年的志愿生活。“支教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却拥有后知后觉的美丽”,这是她在“支教手记”里写过的一句话。每次读起这句话来,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过往就浮现在脑海。
从东北到西南,从城市到乡村,改变的不只是生活地点,要适应的也不只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初到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崭新的教学楼、整齐的课桌、干净的食堂、每间教室的电脑、电视,还有偌大的塑胶操场,硬件设施堪比一线城市的小学。但深入了解后,她发现,由于寿桥镇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几乎没有年轻教师选择留下,年长的教师们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孩子们学习的基础较差,自觉性也不高。作为学校唯一的一名英语教师,刘硕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结合孩子实际反复调整修改教案。她从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入手,给孩子起英文名,制作英语学习卡片,启动学习“伙伴”计划,开展分组PK赛,教孩子们唱英文歌,力求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夯实基础教学工作。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在“梦想课堂”教孩子绘画。刘硕 供图
为了进一步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刘硕在班级设置了心语信箱。翻开孩子们的信,刘硕常常会看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好想让爸爸像小时候一样陪我做游戏”、“好想让妈妈给我讲故事”等话语。通过家访,刘硕了解到当地500余名小学生中,超过70%都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当每一个稚嫩的童声举起手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她都能感受到孩子心中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亲人团聚的期盼,那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情感。
“热心小刘”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一次“星语心愿”征集活动中,当其他的孩子说想要滑板车、画板等礼物时,一张来自学生“悦悦”的纸条吸引了刘硕的注意。上面写着,“我想给奶奶过一次生日”。原来孩子很小就没有了妈妈,爸爸常年在广东打工,与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平时靠卖自家园子的菜补贴生活。于是,刘硕决定帮助懂事的悦悦实现这个愿望,在奶奶生日那天,她提着大大的蛋糕走进了孩子家中。看到生日蛋糕,悦悦并没有高兴地跳起来,而是哇得一声哭了,孩子的泪水像一股洪流,涌进刘硕的内心。那一刻,她多么想,让天地间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都拥有被眷顾的机会,让每一个乡村的孩子都拥有超越父辈的可能。其实在小镇里,像悦悦一样家境贫寒、单亲、留守的孩子有很多,刘硕瞬间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那一天,她在日记中写下:“如果可以选择守候,我愿一直陪伴你左右,紧握的双手,亦师亦友。”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为孩子发放暖冬行动“爱心礼包”。刘硕 供图
南方的冬天潮湿阴冷,很多孩子穿着单薄,有的手上还长了冻疮。刘硕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用节省下的生活费为孩子购买了棉衣、棉鞋,还联系当地妇联申请了爱心毛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为孩子织帽子、围脖等暖冬物品。碉楼村妇联的王姐看到原本闲散在家的留守妇女在刘硕的带动下有了事儿做,每次见到她都会称呼她“热心小刘”。家住三教村的熊姐也是刘硕经常去拜访的帮扶对象,在得知她因患癌症花光家里积蓄欠下5万元外债,还有了轻生的念头后,刘硕经过多方打听,为熊姐申请到了全国妇联的“两癌”救助金。渐渐地,以熊姐为代表的“半边天”成为了志愿服务队里的重要力量,端午节包粽子、春节包饺子、镇街演出、慰问失独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中总有她们忙前跑后的身影。
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胜过自己的任何荣誉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带领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二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刘硕 供图
在扎根基层的一年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宣传的内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工作日记,几乎每一个字都要用脚步量出“教育扶贫”的历程。从募集爱心基金到打造“潼心圆”关爱留守儿童特色项目,从完善市民学校到组建“志愿者+村民义工”的导师队伍;从首创乡村远程教学新模式,到建立“12355”青少年维权工作室,刘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兑现着自己最初的承诺。她深知,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善良与美好,需要去激发和捕捉。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刘硕带领学生参加了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第一次让乡村孩子走上舞台,还获得了重庆市一等奖。
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原本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也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经常在放学后跑到刘硕的宿舍,拉着她说悄悄话,分享小秘密。他们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让孩子在成长中少一些羁绊,多一缕阳光,大概是这个山外来的姐姐,给孩子最实在、最温暖的陪伴了。在刘硕看来,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取得进步更高兴的事。她的学生悦悦获得了重庆市“十佳孝心少年”荣誉称号。不知不觉间,孩子已成为刘硕远在异乡的最坚实的依靠,她真切地感受着一种被需要、被信任的快乐和满足。生命终于感动了生命,青春温暖了冰冻的童年。
图为由黑龙江大学第十七届研支团团长刘硕创建并发起实施的“潼心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海报。刘硕 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刘硕创建并发起实施的“潼心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获得潼南区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重庆市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金奖;她所负责的染房村市民学校获重庆市“城乡社区市民学校”示范点。她的事迹得到了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文明网、华龙网、东北网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支教之后,志愿故事仍在继续
为了兑现与学生分别时的承诺,一年的支教结束后,刘硕定期与孩子进行视频连线,一张张明信片、一封封书信把她的爱和3000多公里外孩子的依恋紧紧相连。她还多次回访重庆,为“潼心圆”项目注入资金、人力、物力;组织院坝“小年团圆饭”,为六年级的孩子举办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在镇街搭建“摄影棚”,帮助200余户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
图为黑龙江大学第十七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硕组织院坝开展“小年团圆饭。刘硕 供图
返回学校读研期间,刘硕坚持做一名志愿者,并提出了“日常志愿服务”与“寒暑假集中支教”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从2017到2019年的每个寒假里,刘硕都会与研院青协支教队的队员们一起,奔赴广西省贺州市水口镇初级中学进行支教。作为支教队队长,她带领研究生志愿者们为当地5-9年级的450余名学生带去“七彩课堂”,举办师生联欢会、召开励志讲座、寻访榜样少年等,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和成长成才教育。刘硕说,她愿意为孩子拨开遮天的乌云,让阳光照耀进来,让希望成长起来,让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坚定起来。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段话刘硕听了数遍,她觉得,将青春之花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泥土里寻找向下生长的力量,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无悔选择。志愿花开,满城芬芳,青春守望,未来荣光。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