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11: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20周年。2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通过“志愿+接力”的方式,累计选拔派遣1832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县乡中小学支教,同时推动校地共建,助力当地脱贫。10月24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京举办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报告会。报告会上,来自高校研支团、服务地学校、高校的7位代表分享了支教扶贫、奉献奋斗、历练成长的青春故事和开展研支团工作的经验。从今天起中国青年网就代表的发言进行集中展播,以此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在志愿服务西部基层的实践中建功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乡村振兴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奉献青春力量。
20年前,我(曾艳)在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后,毅然选择到距离求学地武汉1500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民和县支教。一年的支教生活虽然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1998年10月,学校团委召集已经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开会,动员我们积极报名参加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当时,我就心动了,教务处的贺老师还关切地问,“去青海,那么远,父母同意了吗?”我一愣,才想起,还没有跟爸爸妈妈说呢,但我赶紧说“同意了同意了”,生怕贺老师不接收我的报名表。
1999年8月25日,曾艳作为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出征仪式并与相关负责同志合影留念。曾艳 供图
1999年8月25日,我们101位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在人民大会堂握拳宣誓,誓词的第一句是:“我志愿投身祖国的扶贫开发事业,不畏艰险,开拓进取……”虽然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又要出发了,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贫困地区去,为改变那里相对落后的教育面貌尽微薄之力。我们肩上的责任不仅是一年简单的支教,而是引领担负着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未来,履行我们研支团的使命!就这样,我们101位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到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5个省区7个县的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扶贫。
我们去支教地的那天,车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告诉我们这简陋的两层楼就是学校了,学生排成两行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
图为民和一中2000年初三一班毕业合影。曾艳 供图
支教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实在太不容易了。我们的午餐一般是热乎乎的面片,而他们吃着从家里带的冷馍馍,喝着学校旁边的河水;支教地10月气温就已经比较低了,我们穿着毛衣还觉得冷,他们却还是单衣布鞋。我当时常常想:作为教师,仅仅教给他们课本知识就够了吗?不!——只有引导他们建立对知识的渴望、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改变命运的决心才是最重要的!我带着他们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穿插一些趣味故事,让他们觉得枯燥的知识原来也可以生动有趣;给他们讲讲大山外面的世界,讲讲山外同龄人的生活,让他们有好奇有憧憬……慢慢地,请假的孩子少了;课堂上孩子们也活跃了,敢举手发言了;校园里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和朋友们聊天时,他们有时候会问,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我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青春年少时勇敢地选择了去青海,去支教!
华中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艳在研支团实施20周年报告会上讲述自己的青春支教故事。曾艳 供图
我们到贫困地区支教,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支教地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是我们一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他们用爱感动着我们。离别时,全校师生夹道送行,孩子们已是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我在支教过程中没有因为生活不习惯而掉过眼泪,没有因为离家远想家掉过眼泪,但那会儿,我真的没有控制住自己,我哭了,车上的人都哭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我体会到了。(华中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