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们一对一的对话谈心是我在团委常规工作之外,给自己添加的任务。开始的时候,一些少数民族孩子眼神中总是有些惶恐和不安,似乎并不敢完全地吐露心声。然而我坚信这些孩子更是我应该去主动沟通的人,于是坚持不懈地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打开他们的心扉。有一天凌晨两点多,我收到了一个孩子几近绝望的短信,他说对自己已经全部绝望,再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不敢来找我,只是借了同学的手机给我发信息求助。当时我非常紧张,睡意全无,于是开始慢慢地询问他到底遭遇了什么重大的变故或者经历了什么样的不幸。后来通过短信聊天,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高一新生,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家里世代生活在山里,家人连汉话都不会讲,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民中,新的环境令他感觉到陌生和恐惧,自闭的他在学业上和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听到这里,我终于松了口气,原来都是一些非常正常的问题。他怕我知道他是谁,所以我并没有问他的名字,只是每天和他短信聊天,倾听他的问题,耐心地教他如何和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交流,如何接纳新的环境和新的自己。大约有一周的时间,他终于放弃了所有消极的想法,融入了新的集体。因为他的事情,我专门在QQ空间上写了一篇日志,让我的学生来围观,我说,其实很多学生遇到的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和一个年长一些的老师交流,就会很快得到启发的。但是有些学生有问题却害怕找老师沟通,因而一直被很多问题困扰,从而心情也越来越差,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就这样恶性循环,甚至想要去制造人间惨剧,这太令人痛心了。我鼓励他们以后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多多和老师交流,将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篇日志在网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后来很多老师跟我说,那段时间,很多以前在班上从来不说话的学生,也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那原本腼腆的学生们也变得开朗和快乐了。
团长原野曾经在勉励第十二届支教团的一位师弟的时候对他说:“好好干,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越多。”我非常理解原野这话的意思,但于我自己而言,我觉得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远远大于我对当地的付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两句话,在大理的经历让我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且不说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伴着狼啸在山间穿行,第一次用蹩脚的手语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这些实践经历,就说身边大理人民的质朴执着和乐观的精神就一次次感染并影响了我。我们民中的马琴校长,是一名回族干部,她原本是大理州某县的副县长,然而却主动请调来到教育一线,来做一名普通的中学校长。踏入大理州民族中学后,她深入调查研究,盘活了教育资源,筹集了建校资金,完成了校园整体拆除重建的规划,使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各族儿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马琴校长对教育工作的这份执着与热爱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她淡泊名利,毅然投身教育一线,只为心中那份不变的教育情怀。云南大旱期间的天气异常干燥,令我的高原反应加重,组织上提出让我回京休养,但是我仍然坚持留在大理。因为我了解到,我们民中的某位老师,即便身患绝症还在坚守岗位,直到最后一刻,与其相比,我这点病痛算得了什么呢?还有那许许多多普通的群众,他们脸上永远向你展现最动人的微笑,他们说话办事永远是那样的从容和淡定,更不乏幽默,和大理这方古老和谐的山水相映成趣。
胡总书记在信中,最后希望我们“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是要求我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淡泊名利,热情服务,积极投身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岗位中。这使我想到了2010年7月,到了我要离开的时候,雨季终于悄悄地来了。我至今仍然记得,坐在五楼的办公室,放眼望去,苍山叠青泻翠,草木欣欣向荣,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些许的尘埃荡涤无余。最美的还是天空,逶迤的薄云紧贴着蓝的仿佛凝结住的天碧,让人心旷神怡。那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苍茫的云贵高原,我不仅变得更加坚韧,而且平添了流转不居的淡定和从容,也更懂得了感恩。借用我们北京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制作的纪念DV中的主题曲歌词,支教的经历于我来说正是这样:“你给我梦想我勇敢往前闯\风吹雨打拍拍肩膀\现在的我想唱就唱我最响亮\这一年夏天有最温暖的目光\记忆的远方我披戴的荣光\照进天窗擦亮梦想。” 这段永不褪色的青春时光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让离开那坐看天空云卷云舒的大理古城,回到了现代化快节奏的北京的我,内心依然云淡风轻。(北京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黄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