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要闻 >> 正文

厦大研支团22年支教扶贫上演现实版《山海情》

 

2021-02-01 10: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李彦龙)全国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1996年以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故事。而剧中放弃县城优越条件,毅然选择村小的“厦大高材生”郭闽航的原型,正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

图为电视剧《山海情》剧照。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从课堂到课外,剧中,一幕幕和现实极为相似的场景,也仿佛在回放着厦大研支团成员们的青春。

  从南国海滨到北疆戈壁,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从1999年到2021年,241名支教队员,足迹遍布宁夏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长达22年的爱心接力,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都是现实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员。

  立足讲台 培桃育李

厦门大学第6届研支团成员在窑洞中的教室上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从窑洞、土坯房再到多媒体教室,支教团成员们站上三尺讲台,传递着来自大海的力量,协助当地贫困地区开展基础教育工作,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张秀丽再次回到海原时与当年受助学生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曾是联合国对宁夏“西海固”的评价。气候干燥、嘴唇开裂、间歇性流鼻血,缺水、少食、停电......这是首届支教团成员张秀丽遇到的情况,但困难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

第10届研支团成员与海原县高台寺小学 学生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教室之外 把梦留住

  讲台之下,教室之外;无论白天与黑夜,屋下还是山间,厦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宁夏山区的角角落落,他们用双脚丈量黄土地的距离。

厦门大学研支团成员在走访途中。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第7届支教团成员叶楠,将自己的经历集结成书《把梦留住》。他用自己的梦想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让外界看见西海固大山沟里的“小草”,也有着顽强精神。

叶楠在上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他支教过的学生霍佰义后来考上了南京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基层团干部。从“打工无用论”到“立志成才”,第20届支教团成员苏才立在他的“支教日记”里提到,“新时代西部的大众思想,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公益助学 大爱无疆

  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特色活动为品牌,以爱心助学为补充,年复一年,厦大研支团深入宁夏,坚持讲述着“一条小鱼”的助学故事。

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苏才立与学生的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战疫期间,他们放下粉笔、拿起话筒、架起镜头,化身主播,为当地特色产品直播带货。

研支团成员和受助后治愈的先心病学生家庭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山海遥望,心手相牵。“一条小鱼在乎”的助学故事永不打烊,他们坚信,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中会出现,“蓝色的海洋”。

  七彩假期 青春筑梦

  2017年起,研支团每年都会组织成员在正式开始支教前,先到闽宁镇,为孩子们开设假期中的兴趣班课程。他们在闽宁镇打开第一扇窗,放飞孩子们的小梦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研支团为闽宁镇的孩子上阅读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研支团成员为孩子们上体育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研支团募集“一帮一”助学金1070余万元,累计资助近2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超过5000名孩子留住求学梦想,救助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发起捐建1所希望小学——海原县九彩乡希望小学,捐建1个带有标准塑胶跑道的“上弦月”运动场。

研支团成员带领孩子学舞蹈。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山海情》的故事已落下帷幕。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山海情”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