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15: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0年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同时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所在的宁夏“西海固”地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而海原,正是“西海固”中的“海”的简称。其地处宁夏中南部山区,深居内陆,十年九旱,水源匮乏。而位于“西海固”地区的隆德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虽于2019年脱贫摘帽,但这里耕地稀少,土壤贫瘠,产量极低,人均收入常年位于全国末端。两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019年4月和2020年3月,厦门大学定点支教的宁夏隆德县和海原县分别退出国家贫困县的行列。昔日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已不复存在,如今已是摆脱贫困、共赴小康;从前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如今已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昔日水贵如油、出行靠走,现如今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小客车;从前孩子上不起学、人们看不起病,如今已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西海固”发生的巨大改变是国家扶贫政策和闽宁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既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
自1999年以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响应“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一直奋战在这宁南山区的沟沟峁峁。他们用20多年的爱心接力,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教育扶贫的深田里绽放!
协助开展基础教育
让孩子们在探索知识的热情中茁壮成长
厦门大学研支团成员为孩子们上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只有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才能彻底“斩穷根”。
对于支教团的每一个成员来说,在服务地他们的第一身份是教师。这就意味着“传道受业解惑”是他们的首要任务。20多年来,200多名支教队员走出东南沿海的大学校门,踏上西北大地的三尺讲台。他们播撒教育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探索知识的热情中茁壮成长,心中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去看更高、更远、更广阔的天空。
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让孩子们在文化多元的校园中收获希望
支教队员们在协助当地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教育模式。怎样才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口”;怎样才能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传统的课堂中;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多元的校园环境中收获学习的乐趣……这些问题都紧紧萦绕在每一个队员心头。
图为厦门大学研支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啦啦操培训。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为了营造文化多元的校园氛围,支教队员们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山区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上兴趣班。啦啦操、陶笛、舞蹈、绘画、架子鼓、篮球、电子琴、航模等课程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2020年6月,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更是把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大海“搬”进了课堂,让嘉庚号成功“驶入”宁夏隆德。
厦门大学“嘉庚号”驶入隆德。图为研支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近年来,厦门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在服务地开展“七彩假期——关心留守儿童”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厦门大学—隆德县“凤凰花班”关爱少年儿童项目,共有20批来自隆德县各乡镇边缘村的1000余名孩子们参加。孩子们厦大研支团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情社情教育,参与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艺术教育、科普教育,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长成才,为追求梦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持续开展公益助学
让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追求梦想
对于支教队员们来说,除了站好三尺讲台,他们心里还有一件大事——公益助学。在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流传着“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队员们常说,只要还有一条“小鱼”在乎,他们就会继续这个活动。
厦门大学研支团成员在家访时与孩子们合影。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捐资助学是支教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20多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募集了助学金约950万元,让近2万名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支教团为当地捐赠的物资总价值超过300万元。20多年间相继建设了关桥中学上弦月运动场、广播站、南强体育角,海原一中文化长廊,还促成了一所海原县希望小学建设项目,救助了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厦门大学第21届研支团成员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其中,在海原县关桥乡的关桥中学爱心接力更是持续了22年。厦门大学第21届研支团队员王中华和余哲炜在关桥中学实施“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项目,面向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计筹集并发放144800元,资助了338位贫困学子。两人还一起组织了“泉水叮咚”助学物资发放,筹集并发放了大量书籍、衣物、文具等物资。而他们仅仅是这群支教团成员的缩影,他们每一个人都把孩子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大事,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的道路更加宽敞、充满希望。
闽宁协作,跨越山海,扎根西部,奉献青春。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大地,厦门大学先后有200多名支教队员跨过2000多公里的山海来到宁夏投身教育扶贫事业,20多年来接续奋斗,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诠释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精神,在服务脱贫攻坚、闽宁协作等国家大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奉献和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