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10: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李川 通讯员 许继聪)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赴宁考察调研的重要精神,6月10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了题为“闽宁帮扶记使命,廿载坚守润初心”的主题团课。
6月10日,厦门大学研支团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了题为“闽宁帮扶记使命,廿载坚守润初心”的主题团课。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据了解,自1999年起,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智志双扶”的接力赛就在宁夏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279名支教队员们爱心接力,扎根“西海固”,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每一位队员,以水滴石穿的韧劲、燕子垒窝的恒劲,继续在奉献和奋斗中书写新的青春华章。
自找苦吃 守望相助
图为厦门大学首届研支团成员张秀丽在三合乡支教时的场景。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当年我满怀豪情报名了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全国首批101名支教队员中的一员,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20年,但是想起支教期间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一般,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一年,无悔。”第一届支教团队员、现艺术学院辅导员张秀丽每每回忆起那段难以忘怀的时光,眼神总在闪闪发光,难掩激动的心情。
张秀丽支教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西吉县三合乡非常缺水,且水质很差,又涩又苦,一杯水需要加入好多糖果珍粉来进行调和。她为了省水不洗澡,尽量不运动,“因为不出汗就不会有那么强的洗澡欲望”。尽管条件艰苦,但“自找苦吃”的她一刻都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对她而言,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勤奋刻苦是至今难忘的温暖记忆。
“那时由于电费贵,下课后学校就停电了,学生需要点蜡烛来学习。我的宿舍在教室隔壁,晚上九点左右批改完作业,我拉窗帘准备去睡的时候,发现窗台外挤满学生。原来,他们是为了来我窗台外蹭那微弱的灯光学习。”
“在赶集的时候,我发现集市上没有卖土豆,才知道当地每家每户都是自己种土豆吃。有孩子知道后,偷偷把自家土豆放在我的宿舍门口。”
……
点滴经历让张秀丽更加坚定了教育帮扶的初心与使命。当她描述外面的世界时,孩子眼中的惊奇与渴望令她百感交集。当时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考上好的学校,让他们看看外边的世界。
点亮梦想 延续薪火
“我这个来自千里之外的年轻人,能否用自己的梦想点亮这里孩子们的梦想?”这是支教团第七届队员叶楠第一次踏上黄土高原时对自己提出的疑问。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用一年的青春,给了自己答案,也给了那群孩子最好的答案。
叶楠在他的支教纪实《把梦留住》一书中记述了一段他与那群西部孩子畅聊梦想的经历。
图为孩子们以前的上学路。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课堂上,一名瘦小的小男生或许知道自己要第一个上台展示,衣角已经被“蹂躏”了好几个回合,脚底的那块地方也被他的布鞋蹭得发亮,最后在雷动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像是鼓足了气的皮球,他用清脆的声音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农村老师,最好是一名农村语文老师。因为我觉得叶老师说得对,我们这里的人普通话不太标准,这样会妨碍我们和外界的交通,也不利于我们家乡的发展。而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叶楠在书中写到,“我不仅为他的‘普通话强国论’所震撼,更为他的朴实抱负所打动” 。
在那群质朴的孩子中,几乎没有人表示要做企业家、要从政做大官,他们的目标几乎都集中在了老师、警察、医生或者司机上,尤其还有人说理想是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或者学校勤杂工。这些在许多人眼里再平凡不过,甚至被某些人斥为“没出息”的职业,在那些孩子清澈的眸子里,却闪耀着向往的光芒。
扶贫必扶志,叶楠说,这群孩子就像大山沟里不为人知的小草,每次在西海固的高原上看到这些顽强的小草,便觉得他们带着生命的希望在抗争。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最好方式,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与理想是延续教育的最亮明灯。
多彩教育 时代新篇
“初到宁夏,我感受到了西部教育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室不是想象中的低矮昏暗,教学楼宽敞明亮;坑坑洼洼的沙土操场,如今变成了带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新时代的西部已经不全是‘荒凉’‘落后’的面貌,孩子们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内向’与‘自卑’。”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现经济学院财政学硕士生苏才立观察到了西部发生的巨变。他还提到,发生改变的不只是西部教育的环境,同时还有大众的思想观念。从“读书无用,趁早出来打工”到“老师,您在厦门大学等我,我一定会考上厦门大学去找您的”,新时代下,孩子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图为厦门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暑期在宁夏的服务地举办七彩假期活动。厦门大学研支团 供图
暑假时,支教团举办了“七彩假期”的活动,在辅导留守儿童专业课程的同时,传授包括音乐、美术等在内的兴趣课程。起初,苏才立和队员们担心学生会抗拒上课,活动将难以开展。但招生那天,得知厦门大学的研究生要来举办七彩假期的活动,许多孩子一早便自行来到了报名点排起了长龙,报名学生远远超出预计规模。一些没为孩子报上名的家长请求:“老师,就再多收一个娃吧!”看着家长和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他们意识到,这里的孩子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家长们也都希望孩子可以尽可能地多读书,并能接受一些新事物、一些艺术美育,但他们缺少的是更多的老师和志愿者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
一个月后,当“七彩假期”结束,支教团队员即将离开的时候,孩子们有的拿着自己画的小卡片,有的拿着写着小秘密和祝福的笔记本,有的甚至拿着家里种的土豆要送给他们。许多孩子将支教团队员“围堵”在教室,哭着问:“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苏才立告诉他们:“老师明年不能来了,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其他老师一定会每年都来的!”
二十年,山海遥望;二十年,心手相牵。从祖国东南沿海的花园学府,到黄土高坡的高山峻岭,从南国的海滨城市,到北疆的戈壁大漠,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在“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的激励下,一代接着一代地奋斗,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