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10:0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自挥别美丽的岛城母校,加入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千里之外的西海固地区支教至今,已有将近四个月的时光。一百多个日出日落之间,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与冗杂的班级管理工作,而当最初的激情与热血已逐渐没入日复一日的作业本与教案之时,迎来了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在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时,心灵深处感到了深深的触动与振奋,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又何其有幸有机会在祖国西部乡村亲身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为此,我为自己和团队制订了系列走访调研计划,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更加深入的探寻新时代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点点滴滴。
新时代新面貌,教学设施日益完善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旭在课堂上。张旭 供图
动身前往西部支教之前,我曾无数次想象西部乡村学校的贫穷现状,应该就如几年前在农村社会实践时所见:低矮的教室、泛黄的墙壁、破旧的门窗以及昏暗的灯光,偶尔的下雨天教室中也滴答着雨水,寒冷的冬日凛冽的西北风从墙上的裂缝中侵入,衣着单薄的学生瑟瑟发抖。可当我迈进支教学校的第一步便眼前一亮,这里的教学实施非常完善,学生学习条件优越,高大整齐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高级完备的多媒体以及日常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阅览室、录播室、科技馆等等应有尽有,让我们研支团的成员们深深的感叹西部教育发展之迅速。
在惊叹之余,我们也陷入了深思:西部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已经如此先进,作为支教志愿者的我们,又能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呢?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与讨论,我们认为新时代的支教工作已经不应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更加全面的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到这里,更好的利用起一切教学设施,让学生们受到更加前沿的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家访工作,倾听家长们对于学生教育的意见;通过各种途径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交换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与母校老师联系,聆听他们的指点与教诲。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才真正的体会到,新时代的西部乡村教育事业,其目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读书算术、消除“文盲”,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新课堂,求知热情日益高涨
图为支教地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张旭 供图
说到西部乡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数人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张张古板的课表,其中的科目无非就是语文、数学、外语的无限循环,课堂之上的学生们目光呆滞的看着讲台上的老师,少有的一节体育课便会让学生们如过年一般开心。在到来西部前,我们也曾陷入过深深的担忧,如若真是如此,我们该如何开展支教工作,又该如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可等到我们的手中真正拿到课程表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如今学校设置的课程,除了日常的科目外,还有大量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实践课程。而课堂上的同学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反而有着非常高的求知积极性,乐于主动的学习知识,对于知识面的要求也更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以及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们开设了多彩的课程,上至天文地理,下到生物百科,不一而足。近期,响应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号召,利用班会时间为学生们上了“入团第一课”,为他们系统的讲解了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激发了奋斗动力。经过这段时间的支教实践,我们由衷的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才是新时代西部乡村应有的风貌,这样的教育才能培育出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新时代新理念,校园文化日益丰富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素质教育应该只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乡村的教育理念还是应试教育,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西部乡村的学生们的生活也依旧如鲁迅先生文章中三味书屋的状态。可只有真正的融入到西部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之中,才会发现现实完全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
西部乡村学校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会系统日趋成熟,而学生社团建设更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其种类更是五花八门,舞蹈类、音乐类、科技类、手工类、体育类、棋艺类、书画类等等不胜枚举,已经基本覆盖了初中生课余生活的需要。针对于此,我充分利用本科期间丰富繁荣校园文化、引导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经验,做了系列工作,一来指导学生制定系列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细则,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来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的作用,与学生上课学习到的知识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三来组织开展了系列文体活动,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近来引导学生们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以“建功新时代,再铸新辉煌”为主题的合唱、朗诵比赛。每每漫步于校园之中,听到各处传来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嘹亮歌声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声呐喊,总会泛起阵阵激动,今日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中国梦”的种子,未来他们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各行各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时,定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新时代新少年,师生交流日益频繁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旭与学生聊天谈心。张旭 供图
在多数人的固有观念中,总喜欢给西部乡村的孩子们贴上“怯懦”、“内向”的标签。诚然,这里有许多的留守儿童,很多人一年到头只能在过年的时候与自己的爸爸妈妈见一次面,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性格的偏激与闭塞,同时,由于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负担与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与同龄人相比,表现出了更多的一份坚毅与沉稳。但当我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发现他们的心里同样五光十色、意气风发,只是需要更多的关爱而已。
而刚刚步入叛逆期的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又多了些许的心事与烦恼,却因惧怕受伤而将自己封闭的更严。面对这种情况,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只能尽力的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利用一切时间与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渐渐地,他们开始向我吐露心声,告诉我,他们的梦想是将来做一位科学家、宇航员,亦或成为岳飞与文天祥那样的大英雄;告诉我,他们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会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他们耳边哼唱的儿歌;甚至会告诉我觉得哪个小伙子长的挺帅哪个小姑娘长的很漂亮。我就静静的听着,时常也会对它们讲起我年少时候的故事,与他们分享我的少年时光。在我看来,新时代的支教,就应该放下自己的优越感,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走进他们中间,做一位分享者而非说教者,通过言传身教与他们共同度过这一敏感而又脆弱的时期。付出总有回报,当一天清晨我看到班级中最腼腆的孩子在操场上大声诵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我就相信,若干年之后,他一定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今天的少年,便是明日之青年。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中华,一年的时间如沧海一粟,可对于西部乡村的每一位孩子来说,一年的光阴弥足珍贵。能够以老师的身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与他们一起畅想长大后的模样,在他们的少年岁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荣幸之至。我们将秉承“不忘初心润沙海,牢记使命育芬芳”这一诺言,认真走好支教路,为祖国、为西部、为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