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和孩子们打造梦想的船桨向未来远航

 

2020-01-22 15: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是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张宇,时光荏苒,来到石家田九年制学校已有半年了,享受着作为一名历史老师的快乐,也感受着学生带来的感动和惊喜。

  “老师,您明年教我们语文吧!”

图为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张宇在备课。张宇 供图

  2019年6月27日,怀着极其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开往石家田的大巴车。“石家田九年制学校的校舍是我们村最美的建筑”,上一届的支教队员对我讲。大巴车在颠簸的土路上摇晃,远远的几处橘红色的房屋向我们缓缓驶来,给这片赤黄的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

  第一次见到我的“学生”们,满心的激动和惊喜。下车后的那个眼神,像极了那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不一样的面孔,却是一样对知识的渴望。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跑过来,眨着眼睛对我说:“老师,你明年教我们语文吧!”“啊?”我尴尬地笑了笑,说了声“好!”。那一刻复杂的心情,现在记忆犹新,有惊喜,初为人师收到了学生的“邀请”,被期待;有惶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我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有担忧,一年对我们来说很短,对他们来说却是人生的一个是重要的路口,而我能不能做好这个引路人。但是不管过去如何,我们都跌跌撞撞的在这个路口相遇,未来一年,让我们一起同行,打怪升级,战胜中考!

  “老师,您不像陕西人。”

中国矿业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张宇在上历史课。张宇 供图

  “老师,从你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很特别”。她的眼睛里闪着光亮。“衣角熨烫的笔直,戴着黑色的口罩,银色的镜框在太阳底下反射出亮光,迈着大长腿,每一步都有笃定和自信”。

  “老师,你不像陕西人。”

  “你是不是对我们陕西人有什么误解?”我开玩笑地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们陕西人都是戴着白头巾穿着大马褂,就像《安塞腰鼓》里的形象一样”。

  她有点害羞的笑了笑,“老师,你身上有一股大城市的气息,像是北京、上海一样。我喜欢这种气息,我以后也想到大城市去上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第21届研支团队员张宇为学生发放大学生写给他们的信件。张宇 供图

  那一刻我好像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率先垂范,什么叫以身作则。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行为模范。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学,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一点点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而关注自己的“模样”也是为人师者必备的素质,勤思笃学、严以律己,在大山的另一边,让矿大精神发光发亮。

  “您是我的榜样!”

  “老师,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来这个学校?”我疑惑地望着她。“其实我考上了县最好的中学,但是我没有去,而是来了石家田九年制学校”,她顿了顿,“因为我听说这里有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生,我一直把你们当做我的榜样。“

中国矿业大学第21届研支团队员张宇在整理教辅资料。张宇 供图

  我有点诧异,来这里支教未曾祈求过我们能改变每一个孩子的命运,只是希望能够拼尽全力为这些没有条件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们减少哪怕一点点和大城市孩子的差距。显然,更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多读大学的机会。而他们放弃了这样的机会,选择了一所乡村学校,只因为有“我们”。惊讶之余是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追寻梦想的权利和自由,而我愿意用最赤诚的初心,和孩子们一起打造梦想的船桨,向未来远航。

  不辜负孩子们的期望、不辜负矿大的盼望、不辜负自己的愿望,拼尽全力,释放自己的一点点微光,给孩子们一点点温暖,驱散成长路上的一点点阴霾。

  支教生涯,时间已然过半。我真心期盼这群奔走在山野田间,不事忧愁的孩子们,能够带着这份赤子之心坚定而自信地走向未来。二十一载扶贫接力,三尺讲台鞠躬尽瘁。有幸融入其中,成为一名大山里的人民教师,我深感自豪。能够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略献绵薄之力,幸甚至哉。

  (作者,张宇,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服务于山西省灵丘县石家田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