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12: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四天后,向春他们收到了来自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的结果,报告显示这段河流的六价铬为28毫克/升。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这个数据已经超标了55倍。”
如此严重,向春立即向重庆市环保局和沙坪坝区环保局反映。当天下午,沙坪坝区环保局和向春他们一起来到现场进行调查。
几经调查后确认——污染源来自于一个已经搬迁的重庆民丰化工厂。
一个旧厂怎会有如此大的污染和威胁?
经查询资料,在上世纪50年代,座落于嘉陵江边的重庆民丰化工厂,主要从事铬盐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由于历史原因,工厂布局不合理,加之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生的上百万吨强致癌物六价铬工业废渣只好堆放在江边。一下雨,铬元素就和雨水一起渗漏进嘉陵江,直接危及下游六百万重庆主城区市民的饮水安全,威胁到长江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该厂曾在2003年被中央媒体曝光,被列为国内十大污染之一。2008年10月,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将工厂搬迁至重庆市潼南县。
工厂的搬迁是否带走了污染源呢?
没有。
长期堆放铬渣和排放污水,该地区一百亩的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渗滤液常常随着暴雨浸入地下水或直接流入嘉陵江。
迫于压力,民丰化工厂很快用硫酸亚铁对现场进行临时处置,并回收了渗漏废水,还承诺尽快对厂区堤坝进行堵漏维修。
但是,在随后进行的跟踪调查中,向春他们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善。
2011年4月,三峡库区放水后,水位回落。向春他们回访时,发现六价铬废水仍然四处横流,泡在“黄水”里的死鱼随处可见。看到如此现状,让向春他们对工厂的“承诺“实在难以相信。
在反复督促下,工厂答应从2011年4月底开始,投入一百万元对堤坝进行渗漏治理。
然而,“捉迷藏”并没有结束。
2012年2月,向春他们再次取样调查,发现2011年的工程并没有彻底堵漏。他们继续举报,同时,建议环保局:一是要对大坝渗漏进行彻底的工程治理,二是在大坝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双重压力下,重庆民丰化工厂被迫投资五百万元,重新设计了废水汇集、集中处理的工程方案。
3个月后,在重庆持续大雨期间,向春等人再次赶到施工现场检查,却发现有四台潜水泵将废水大量排入嘉陵江。向春向重庆市、沙坪坝区两级环保局投诉,环保部门提出了处置措施和施工督查。
5个月后,距离首次发现污染源两年后,当向春他们再次回访时,堤防治理工程终于完工。原坝址的多处渗漏点已经被封,渗滤液通过导流槽进入集中收集池,再抽到厂区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见到这样的情形,向春总算松了一口气。
“滴水入江,大江大河的河流健康,和若干支流密切相关。”向春说,“当你看到这样一家每天排放污水的企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每天排出来的是干净的水时,真的会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初战告捷,两次效果明显的出击让向春他们充满信心。
巨大的成就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让向春坚定了这一条“民间举报环保”的道路。
一次大吵与当地环保部门建立良性合作
政府设有专门的环保监管机构,可以想象,当第三方环保监督组织出现时,而且还是民间组织,被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向春说:“刚开始向环保部门举报时,我们被称为‘刺头’。他们觉得我们是在找麻烦,不理我们。但是,不要紧,我们可以找媒体,甚至利用互联网发帖,‘刺激’一些消极的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去解决我们所发现的污染问题。”
有一次,向春对一家污染企业的排污情况作了大量调查,发现了污染问题。但是,区环保局的负责人非常自信地说:“那家污染企业没有任何问题。”
双方在电话里大声争执了起来。
第二天,向春拉着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查看。摆在眼前的污染现状让工作人员无话可说。
事实上,2010年7月,在处理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掩埋的440吨六六六事件中,向春他们与环保部门就穿插着间歇性的“暴风骤雨”。
为了持续跟踪治理过程,2011年5月,两江中心向重庆市环境监测部门提供了填埋场土壤样品,并支付了检测费。但对方突然改变了主意,说检测样品已被销毁,要退钱给两江中心。
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向春把与重庆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互动过程以及政府的不作为情况写成文字,并配上图片发到了“天涯网”重庆版。
一贴激起千层浪。
三天后,该事件社会反响强烈。在网络舆论压力下,监测部门又给向春打电话,说样品并未销毁,想予以退回。
“其实有很多渠道,包括商业渠道都可以进行取样检测,因为此前已经确认了污染事实,这次送样品给环保部门属于阶段性检测,目的不是要获取关键数据,而是为了保持跟进,给环保局一个持续监督的信号。”向春说。
经过这一回合的“交手”,环保部门总算转变了态度。
2012年5月11日,两江中心的同事在网上检索重庆环评报告时,发现一家公司两次环评竟然同一天公示。向春他们顺藤摸瓜,发现进行环境评估的是“永博环保公司”,可是,这家公司并不在重庆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列表之中。
5月14日,重庆市环保局环评处回复向春——反映的情况属实,将严肃处理。同时,环评处表示,“感谢你们反映的问题,希望今后多加强交流”。四天后,环保局以公文通报了处理结果,并开始整顿重庆所有的环评企业。
6月,在向春他们的推动下,重庆市环保局再次发文,要求“做好环评公众参与的工作,纠正以往环评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后来,又第三次发文,指出并纠正环评过程中的问题。
向春和两江中心以其独立鲜明的个性,积极对政府和企业倡导环境保护,其影响力逐渐引人注目。
一家位于重庆某区的电镀厂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其厂区紧邻自来水厂取水口。该区环保局屡次督促其整改,却不见效果。为了摘掉这颗“肿瘤”,在只有几十名外勤人员的情况下,环保局不惜派人全天监察,甚至强堵排污口。
为此,厂方和环保部门长期僵持不下。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