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08: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内心的情愫,久未落于笔触,坐在电脑前写下此文时,进入我头脑的便是那大山深处的朗朗书声,便是那孩子的眼睛,便是求知的精神,以及在那个小小的校园中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
2018年7月,我从哈尔滨出发,飞机转火车转汽车然后步行,最终到达了我的服务地重庆市潼南区。初到西部大地,怀着满腔热忱,我和太阳一同起身,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无比澈亮的眼睛,我拿起半截粉笔,开始了我在这里的第一堂课。下课后,我们一同在红旗下游戏,那声音放肆的要命,我记得那天阳光正好,繁星祈祷。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夏天燥热的天气,冬天湿冷刺骨的房间,辛辣的食物,不便的交通,对我来说,这已然算不上什么。唯有方言成为了我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初听重庆话,着实感觉有些怪,它本身并非晦涩难懂,只是没有标准音,加之语速一快,便让我很难以理解。不成想,自己的普通话在这里竟变成了“方言”,课上课下孩子们说的我大多听不懂。去开会,刚记下第一点,再一次听懂已是“第三”。我意识到,想要渡过语言关,必须得盘它,最快的办法便是借助环境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逮着人就叫他教我说重庆话。跟孩子学,跟同事学,吃饭学,听歌学,甚至微信聊天也要学。如今,我已经能听懂这里的方言了,并且欣喜的发现自己也可以遵循这里有趣的语调规律有模有样的讲上几句重庆话。
“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五个手指,小花。”
兰亭隽永,诗词歌赋,幽默风趣的谈吐,精心巧妙的设计,孩子们认真听讲,笔尖在书本上摩擦,发出唰唰的声响,这曾在我脑海中构思过无数次的画面。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不喜欢听课是孩子们的常态,不敢回答问题、无效地交流互动更是屡见不鲜。就连语文课,有的孩子也是毫无兴趣:“语文,哪个不会嘛,有啥子好上的。”
“代沟”终是有的,我不关注TFBOYS,也不看B站,不打王者荣耀,甚至刷抖音也是偶尔。在他们眼里,我已然变成了一个“老年人”。为了能更好的融入到他们之中,我开始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他们的兴趣点将我所要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包装,尽可能去做到寓教于乐。在了解到很多孩子希望成为“明星”,希望在镜头前表达自己后,我和学校老师在乡村少年宫成立了校园电视台;为了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我和孩子们一起亲手制作了工作证;为了鼓励孩子们开口,我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了小礼品;为了帮孩子们克服方言的困难,“有进步”、“大声一点”、“嘴巴打开”一度成为了我的口头禅。
从努力地辨认“n”和“l”,到磕磕巴巴地主持完一台节目,再到羞涩地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双簧表演,看到孩子们努力迈出的每一小步,听着孩子们用心吐出的每一句话,我第一次感觉到为人师者不一样的光亮。
指缝很宽,时光太瘦,半年时间匆匆走过。这半年来,我最开心的不是自己取得了多少成就。而是,看到,我的孩子们长高了,自信了,阳光了。听到,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越来越多了。最令我惊喜的是,我的得力弟子“小胖”,今年在潼南区“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录制的许多孩子在重庆市首届“劳动小能手”选树活动中担任了小解说,崭露头角。
用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老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
为人师者,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在改变,孩子们也在改变。如今,我的重庆话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好了。我上课的方式改变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我了,甚至开始跟我说一些“小秘密”,课下还会抢着给我打水。他们经常会模仿我的一些动作,甚至是去学我说话,这让我无时无刻要求自己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眼下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间,我们在完成支教工作的同时也会行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我记得,第一次去困难学生家庭辅导功课时,知道了什么叫家徒四壁,满墙的奖状把这个陋室衬托的熠熠生辉。我想,这些奖状可能就是这个家庭最大的精神支柱,而我的陪伴可以让他在求学的道路上不再孤单。看着扶贫计划一项项落实落地,贫困家庭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原来身边的一切都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去改变。我始终相信,只有为人师者活成一个大写的模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让他们可以其之所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以其之所学,谈笑于鸿儒之间。
“人生几何,温水长存。唯此为大,刻骨铭心。”落脚基层才深刻理解“民生之多艰”的苦痛,看到孩子们的眼神才真正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分量与重量。初为人师的我,想必经时光之洗练,也会逐步成长。只希望在这之中,多少能够延续前人之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要得!
(童一,黑龙江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潼南分团成员,服务于重庆市潼南区龙形小学。)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