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我的支教生活》

 

2018-12-24 11:1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12月2日,2018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布大会在四川德阳举办。会上,2018年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名单隆重发布,标志着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开展的“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中68位作家深入基层,历时14天,走访了西藏、新疆、四川、贵州、宁夏、青海等6省区18个市地州盟、9个研究生支教团、29位优秀志愿者代表,总行程一万两千多公里,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现实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今天是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青年网将集中展播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以此吸引并激励更多专业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创作出更多的志愿文学精品,弘扬志愿精神,讴歌奋进的新时代。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我的支教生活》
  作者:张旭

  一

  毕业那会儿,工作一时没有着落,预备参加工作后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被销毁得一塌糊涂,心情郁闷沉重,无所依傍,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孤寂而落寞地在家里闲着,百无聊赖,心里发慌得厉害。

  朋友来信告知广西河池地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所中学,有意请几位老师过去任教,希望我做个参考。我没来得及想什么,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一直以来,其实我是渴望出去走走的,那时我身上还残存着一些乌托邦的东西,我对异地风情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那晚我准备了一些自己的资料,并给广西罗城县琳州中学的韦校长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能到琳州中学去任教。次日就将信发出去了。

  在等待韦校长回信的那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拷问自己对于支教的信心,我把那所叫琳州的中学想象得非常悲观,我脑海里老是闪烁着几个镜头:我看到一栋破旧的平房被大山环绕,平房前面是零乱的操场,场子上面立着两个破旧的篮球架;我看到一台手扶拖拉机,从大山深处突突突地开在蜿蜒的山路上,车厢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其中居然有我;我看到一个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妇,背上背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囡囡,小囡囡却有一双清澈无邪的大眼泪,用惊慌的眼神看我犹如看某个星球上下来的一个怪物……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那里通电了吗?用水是不是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韦校长会回信给我吗?

  二

  韦校长的挂号信函是在我发出信后的第10天飞到我手里的,韦校长开篇就说,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啊。韦校长说收到信的时候,他正在为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犯愁呢。韦校长在信中传递了一种非常热烈的情绪,希望我尽快动身赶赴广西。

  当我把要到广西的消息告诉父母亲时,他们非常震惊。知子莫若父母,父母亲非常清楚,一旦我下了决心的事情他们是很难改变的了。父亲说,既然你都决定了,就去吧!母亲擦着眼泪去帮我准备包裹和路上要吃的食品。

  坐汽车,转火车,再坐汽车,穿过白天与黑夜,穿越重重叠叠的山川,在车上折腾了23个小时之后,我到了群山环绕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打听,知道琳州中学就在县城的北边,坐1块钱的柔姿车(就是改装成三轮装有车篷的摩托车)就到了。

  迎接我的是年轻的女教导主任谢老师,后来知道她是湖南人,到琳州中学已经3年了。谢主任带我去见韦校长,韦校长热情洋溢,一团和气,决定当晚在自己家里为我接风洗尘,并要谢主任安排两位老师到时作陪。

  韦校长年过花甲,子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韦校长和老伴单独住在罗城县第一小学三室一厅的平房里。韦师母听说我是从湖北刚到的老师,很热情地从厨房里迎了出来,嘘寒问暖。

  在罗城正儿八经地吃第一顿饭,我领略了罗城独特的饮食文化。除非很隆重的酒宴,一般情况下,罗城人不用大桌摆席,桌子由两个曲尺形的木架组成,桌面上放菜,桌子中间留出四四方方的一大块,安放一个大的火锅。罗城的菜也是独具特色,主料放在火锅里,桌面上的菜根据需要往火锅里添,这些菜一律都是原汁原味,不放任何配料,罗城菜的配料单独做,厨师手艺的好坏全体现在配料上面了,配料用油煎制,油盐酱醋、辣椒大蒜葱花味精一样都不能少,西红柿与香菜更是少不得的,正宗的配料里面都放。罗城人喝酒,不用杯,用碗,一碗一碗地干,一般喝当地自酿的米酒,喝酒必猜拳,烘托喜庆,意在必醉。猜拳的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奥妙,非我所能道也。

  三

  正像我在家里所想的那样,琳州中学被大山环绕着,除了前面一个出口,两边和后面都是山,其实在学校与群山之间还间有一些土地,当地农民种着庄稼,不过在学校里面看不着,被围墙给挡没了。

  琳州中学不算大,简直是有点小的,却是完全中学,总共才10个班,却包含了从初一到高三各个年级,学校条件不算好,但比我先前想象的还是要强得多,两栋教学楼,虽然是平房,并不显得陈旧,黑板已经采用了玻璃钢质的,办公室里有一套音质差强人意的广播音响系统,操场不大,水泥地面,两个钢架玻璃钢篮球架漆成深蓝色,好像是新植不久的,特别引人注目。

  学校安排我教高一两个班的语文外加历史,每周18节课,任务不算重也不轻松。学生都是大孩子了,我夹在中间,分不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所以我对学生说,上课时,我是老师,下课后,我们是朋友。

  学生的底子都比较差,这也难怪。当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县历史才不过10年,本族人口不到20万。罗城县总共三所学校设有高中,罗城高中与罗城职中不录取又想上高中有条件上高中的学生就到琳州中学来。

  学生们知道自己的底子差,所以学习也上进,对老师也特别亲,尤其对我们这些外地来且年纪相差不大的老师特别好,我们谈得来,师生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如果他们在学习上有疑难会随时请教,逢年过节学生们会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带一些来,碰到节假日和庙会他们会主动邀请我们去玩,或者带我们去游当地的风景名胜。

  四

  罗城山水秉承十万大山的山水灵气,得九万大山的精华,与桂林山水一脉相承,风景幽美,奇山异洞秀水茂林修竹,比比皆是,使第一次走出平原的我兴奋不已。

  刚刚到罗城那会儿,人生地不熟,除了思念父母姐妹,别无牵挂,每逢周末,特别地留恋罗城的山水,于是,三五个老师相约,有学生做向导,游玩于山水之间,常常乐而忘返。

  罗城的怀群乡,当地人有小桂林之称,罗城人自豪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怀群山水甲桂林。”怀群境内有穿岩,飘飘乎若吊桥,遗世而独立,有泉水从岩下出,汇流成江,名曰剑江,剑江十里画廊,“不是桂林,胜似桂林”。江水沿山势徐徐下,清波荡漾,渐远、渐阔、渐静,剑江两岸的山奇形怪状,姿态万千,茂林葱茏,修竹苍翠,倒影如画,小木船穿梭其间,鸬鹚翻飞上下,想起清人纪晓岚的《钓鱼绝句》:“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觉得妙不可言。只是现代人讲求效益,用鸬鹚代替了钓钩,但是那种铺鱼的古韵,那种意境,全出来了。

  到小长安镇的武阳江上划水,情趣盎然。罗城的小长安镇,镇边有江名武阳江,是迷人的崖宜风光所在地,武阳江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江水清澈见底,江中水草丰美,嬉鱼如织,水底鹅卵石重叠,历历在目;江沿沙洲漫上青山,翠竹拥簇,常有痴男情女相约在修竹下走坡(走坡就是恋爱),草坡上牛羊散漫,哞哞、咩咩之音不绝;每逢节假日,外地有人慕名而来,当地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做了小竹筏、小木船用来出租,5元钱租一条船可以玩上半天,我们有当地的学生带着,直接到船户那里借了船,租费也免了,徜徉在青山绿水里,那点尘世的私欲全没了踪迹。

  罗城山水毓秀,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绝妙的不止地上的山水,还有地下的溶洞。  有一次与学生们去了罗城县县城所在的东门镇古耀村,村边有一座空山(巨大的溶洞),堪称奇境。在外面看,山上林木蓊郁,与别的山别无异样,进得洞里,岩石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往里面,溶洞特别轩敞,头顶上的岩石好像只有了一层薄薄的壁,正顶上自然形成一口圆形天窗,从洞里能够看到有飞鸟从窗口飞过,有白云从窗口飘过;地面平坦,足有几十亩地方,中央却有一条水渠,清冽的泉水淙淙的流淌,泉音清越,其它具体而微的绝妙难以言表。

  我想,罗城的山水景致,如果离世人的视线再近些,离繁华再近些,在商人的眼中可谓至宝了,果真如此,那种原始的自然风貌也就会慢慢消失,到底说不清是好是坏,是祸是福了。

  五

  广西壮乡有唱山歌的传统,民间歌仙刘三姐,正是广西宜州人(宜州市与罗城县毗邻,又一说罗城即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刘三姐的传说在仫佬人心目中可谓耳熟能详,仫佬族也是擅长唱山歌的民族。每逢赶集的日子(三天一集),学校后面的山脚下,都会聚集很多的人,一般都是上了点年纪的男女,从30多岁到60岁、70岁的不等,他们成群地坐在山脚的空地上,用仫佬土话唱山歌。

  在教学之余,我经常会到学校后面的山脚下散步,我的心思常常会被山歌吸引,唱山歌的男男女女,以我不存在的方式忘情地歌唱,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但是我能理解他们的情感,我听到了一种天籁的声响在逼仄的空间里张扬,几十年也没有突出重围。

  有学生告诉我,那些对山歌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是恋人,但是由于一些具体的原因,终于没能成为眷属,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从此他们彼此怀念,无可奈何地守着独自的岁月慢慢苍老,他们坚持地利用赶集的机会坐在一起,通过山歌表达彼此愈久愈浓的朴素的情谊。

  仫佬族人对情感的执着让我心生敬意,同时感染了我,那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如此的直接而热烈,使我对古老的仫佬民族文化多了一些思索,但是,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我无法进入这种情感的核心里面去,我所有的想法终究是些不得要领的意识,即不能化解一段纠葛,也不能解释一段情缘。

  年轻一代的仫佬族人大多不唱山歌了,他们用现代社会流行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感情,他们以完全不同于祖辈、父辈的方式走坡,也许,这是一件好事。

  六

  琳州中学的后面,有一块土地延伸到山脚,当地农民在土地上种着庄稼,春天种玉米,玉米收获后种上红薯。犁完了红薯的土地完成了一年的使命,留下枯衰的玉米茎与干净的泥土对峙,犹如某位西方油画家笔下的风景。

  我就是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听到“红薯窑”这个名词的。下午上完课,学生来到我的宿舍,说:老师,我们一起去烧红薯窑好不好?我笑问什么是红薯窑,学生就指了指学校后面的庄稼地,我看到一缕一缕的青烟在天空中慢慢散开。

  我于是跟着学生去了。收获后的红薯地里,可以找到一些农民遗落的红薯,学生们把红薯找来,开始搭红薯窑,就是在庄稼地里用稍微大点的土块架设一个洞穴,然后用玉米茎来烧,把篷在洞穴上面的泥土烧得焦红,然后把红薯放进洞里,用烧红的泥土把红薯埋了,大约10多分钟,熟红薯的香味就弥漫开来,启窑了,学生把最大的红薯递给我,红薯软绵绵的,已经熟得挺好,再看那皮,一点不破,一点不焦,稍稍一撕,便从头至尾脱下了。

  红薯窑里烧出来的红薯,特别爽口,烧红薯窑的气氛又特别的有趣,所以,当地里找不到红薯后,有的学生就从家里带红薯来,等有时间的时候拿到学校后面去烧。

  除了烧红薯,初中年级的学生更乐意烤田鼠。天天偷地里红薯吃的田鼠,长得又肥又大,有的田鼠足有两斤重。田鼠潜伏在地里的洞穴里,从农村来的学生抓田鼠很有经验,他们认准有田鼠的洞穴,用烟熏或者用水去灌,田鼠在洞里熬不住,爬出洞来时已经半死,只好束“手”就擒。

  学生塞一些辣酱之类的作料进田鼠的肚子里,然后在田鼠周身糊上一层软泥,放在火上烤,等田鼠身上的泥烧焦,剥开呢土,就露出来白花花的鼠肉,学生拿一个烤过的田鼠给我,说很好吃,我看了看,看了又看,终是不敢开口。

  七

  仫佬族人的家里,香火上一律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仫佬族人对老师的尊敬,在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是很难想象的。这常常让我生出很多感动,也常常心感愧疚,总像有一根无形的皮鞭孜孜不倦地抽打着灵魂,督促我尽心尽力地教授我的学生。

  期终全县统考,600余名高一年级的考生中,我的一个学生语文单科成绩获得了第2名,这在琳中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为此,韦校长还专门召开了一次表彰大会。

  寒假,我没有回湖北老家,到山里面的一个镇上去玩,那个镇上有我的3个学生,我在镇上一个韦姓学生家里落脚,晚上,学生家里用奶奶酿的封存的糯米酒招待我,通常糯米酒是在特定节日或有贵客上门才拿出来喝的。晚上休息,他们把我安放在学生新婚不久的大嫂的新房里。仫佬族人至今还保留着“不落夫家”的婚俗,新人结婚,女方只偶尔回夫家住几天,直到生儿育女后才到夫家长期居住。学生的大哥结婚不到3个月,大嫂长期住在娘家,大哥到河池市打工去了,于是学生家里让我住新娘的新房。

  次日由学生带着,骑着自行车到处逛,下午到了乡下一位莫姓学生的家里,我们一行4人到学生家的木楼上吃玉米稀饭,木楼下面是学生家里喂养牲口的地方,猪牛羊之类的全关在里面,一股动物粪便难闻的气味直刺鼻腔,稀饭有些难以下咽。

  学生家长当时正在地里干活,听说老师来了,学生母亲马上从地里赶回家来,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抓来杀,我赶忙阻止,我说天色已经不早了,还要赶到20多里外的镇上去,饭就下次再来吃吧。哪里知道学生家长执意要留我下来吃饭,莫姓学生也在一边劝我,见留不住我眼泪都跑出来了,同来的另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如果你不留下来吃饭,他们会认为你是看不起他们。

  我决定留下来吃饭,莫姓学生马上擦干了眼泪,陪母亲一起张罗饭菜去了。那顿饭吃得有些苦涩,但却非常的温暖,我被包裹在一种情感的氛围里,我被仫佬族山民的纯朴感动得几乎要泪下如雨!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十八师与杨六郎》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守卫大森林》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一家人》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口罩天使不孤单》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天鹅与少女》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 《大山深处》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浣心》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再回西海固》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春雨潇潇》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铁河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