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春雨潇潇》

 

2018-12-19 15: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12月2日,2018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布大会在四川德阳举办。会上,2018年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名单隆重发布,标志着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开展的“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中68位作家深入基层,历时14天,走访了西藏、新疆、四川、贵州、宁夏、青海等6省区18个市地州盟、9个研究生支教团、29位优秀志愿者代表,总行程一万两千多公里,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现实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今天是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青年网将集中展播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以此吸引并激励更多专业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创作出更多的志愿文学精品,弘扬志愿精神,讴歌奋进的新时代。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春雨潇潇》
  ——一位中学教师的拾荒岁月

  作者:刘丽娜

  何春雨何许人也

  弄明白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他就像稀奇古怪的谜面儿,10个人大约会猜出10个谜底。

  比如,你去找他,七扭八转的拐进一条红砖铺就的偏僻胡同,在一排陈旧的老楼前往来徘徊而不得其入时,一个半大小子瞧见你,问道:“找谁儿?”“何春雨。”“何春雨?”“嗯,就是那个被评为2017年十大正能量人物,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绥化道德模范工作者、绥化十大杰出青年的何春雨。”“什么?”一阵惊愕,他抬眼扫视了一下这幢破旧的楼房,一脸的不屑与肯定,告诉你:“你找错地方了,这里压根没有这路人。”

  当然,如果你问扛着丝袋子穿的油渍麻花捡拾垃圾的拾荒者,就另一番韵味了:“何春雨?就是那个矮矮胖胖,一路过垃圾箱眼睛就掉进去的那个人吗?哼,垃圾箱已经被他看住了,好东西都被他捡走了!”如此说来,何春雨岂不是个捡破烂当仁不让的小人吗?

  别急,看这位慈眉善目的阿姨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对何春雨可谓知之甚深:“你们是问小何吗?那可是个憨厚热心肠的好孩子,帮我扛过米袋子,煤气罐,还给我买过感冒药呢!”

  假如遇到路边玩耍的孩童,他们的回答更让你瞠目结舌:“何春雨叔叔?是那个跟我们一起玩儿斗蛐蛐,玩儿水枪大战的何叔叔吗?”

  如果遇见上下学的学生,他们的回答总算让你找到了要找的东西:“何春雨老师?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把不喜欢语文不爱学语文的学生都能给教的爱上语文,何老师厉害!”明白,这个厉害是指教学本领高强。

  在何春雨工作的灵山中学,一位老师中肯的评价道:“何老师他是一个不允许班级有一个学生辍学的老师,他经常自己掏腰包解决贫困生辍学问题,他是个好老师。”

  当我见到何春雨,他正在办公室批改作文,认真专注,红笔在学生蓝色的笔迹间圈圈点点,在我想来,批改作文无非是那些常用的套话,什么文字工整,段落清晰,语言流畅等等,但走到近前仔细一看:小样儿的,瞧你写的,真好,咋想出来的?鸡蛋里挑骨头就是需要规正标点符号……这是我见过的独树一帜的作文批改。

  说明来意,面善敦厚的何春雨很高兴我为他写报告文学,但转而他有所顾虑的强调道:“你写我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就写什么,千万不要夸张。”

  听了不免肃然起敬,这就是旁人眼中的何春雨和我眼见为实的何春雨,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让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中学教师成为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备受关注的人物……

  这不是意气用事,这是深思熟虑

  1998年8月何春雨大学毕业,此时,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他多次徘徊在通往外面的世界的村口,多次伫立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发呆,甚至跑到灵山中学他读过初中的校园里抚摸着那口大铁钟爱不释手……

  他大学毕业本来顺理成章的可以留在城里工作,工资高,环境待遇都不错,曾经是他作为学生时期的梦想,那时的乡下孩子都梦想成为城里人,这一天,他终于可以梦想成真做个城里人了。

  可是,灵山中学,他初中时的母校,老校长听说他毕业了,去家里探望,语重心长的说道:“咱们学校又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大学生还没有普及,而且大学生毕业都是国家分配的年代,尤其乡下学校,出个大学生不容易。

  接着老校长感慨道:“咱们学校现在青黄不接啊,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年龄都太大了,好几个到了退休的年龄,新分配来的教师都是高中毕业生,没有经验,咱们学校缺人才啊!就缺像你这样的大学生!”

  何春雨听了心里不只是酸酸的很不是滋味,还为之一动,既然家乡缺他这样的人才,他为何不选择留下来呢?!

  他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就别说大学生了,就连高中生都奔城里找工作,都想跳出农门,好不容易通过读书能留在城里,谁还愿意回到偏远贫困连工资都拖欠的乡中学,那样,就意味着一辈子陷在这里。想的再远些,意味着,后代也跟着受罪。

  有了想回母校工作的想法以后,这个意念就挥之不去了,如果选择了城里工作,各方面都好,只是他的良心会不安,饮水思源的道理他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更懂,老校长朴实的衣着,为难的表情让他想留下来的心越发的蠢蠢欲动。

  决心留下来居然是一场大雨!

  何去何从,举棋不定,何春雨没事儿就爱往乡中学去,一大早,学生们还没有来,他就早早的到校碰到哪个勤快来的早的老师,跟他们聊天,本来天就阴沉沉的,不曾想雷电交加,下起了瓢泼大雨。
  站在窗前,他看到一个个打着伞,穿着雨靴,在泥泞的土道上跋涉的学生,他想起了自己读初中时雨天的情景。

  那时,他家住的地方离乡上还很远,要骑自行车近四十分钟才能到学校,家里穷买不起雨衣,雨天他只能披着麻袋来上学。

  披着麻袋,可想而知,到了学校浑身湿透,衣服都滴着水,没有干爽的衣服换,只能穿一天,衣服愣是被身体烘干。夏天还好说,深秋每逢雨天,他就冻得瑟瑟发抖,后来老校长知道后把自己的雨衣送给了他。

  九十年代,乡中学门前还是土路,望着那一个个幼小的身影在泥泞中跋涉他心里五味俱全,只有他留下来,那些学生才能走出去。

  想起一个故事。一只雏鹰落到了一群鸡中,长大后它再也不愿意离开那个温暖舒适的小窝。一位老人把鹰带到一处最陡峭的悬崖边,像扔一块石头一样把鹰抛向悬崖下的深涧。下坠的鹰马上要触地而死,就在这时,它张开双翅托住了下坠的身体,滑翔、冲高,融入蔚蓝的天空……

  给了自己一个悬崖,也许就是给了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当亲戚邻居知道了何春雨要到乡中学教书的时候,人们感动之余不禁提醒,孩子,你可别后悔啊,不要意气用事,在这地方一旦扎根就是一辈子!

  何春雨坚定的说:“留下来,我绝不是意气用事,我是深思熟虑。”

  就这样,明明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他却毅然的留下来,支援乡村学校。

  意气风发跟孩子们一起出发的孩子王

  留下来的何春雨成了一个十足的孩子王,快乐的孩子王。

  对他所热忠的教育岗位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言语,那就是: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他做为一个教师的青春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他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他一上班便全身心都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他成为灵山中学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教师,虽然他是大学生,他却不以大学生自居,每天到校先深入班级,之后他到办公室给同事们烧开水,把每个办公桌擦拭一遍,这是他每天例行的工作。

  冬日的乡村气候格外寒冷,在大学的几年住惯了楼房,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不怕苦,乡村里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商品匮乏的食杂店,他也不怕。

  但当好久没有烧过炉子的他怎么也点不着班里的铁炉子,眼望着学生冻的拿不出手来写字的时候,他急的眼泪差点落下来。他咬咬牙,想到他的同事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献身教育,便暗自鼓劲道,既然环境和条件都无法改变,就让它来磨砺自我,你们能行,我也行。

  于是几经实践,他终于点燃了火炉,也点燃了心中的希望。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诫自己,不可“自大”,更要虚心学习,向每一位教师学习,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旁枝末节的小问题,他都要留心观察,勤奋学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课余时间他还和老师们共同交流教学心得,从中学到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他对职业的选择是无怨无悔,所以倾注了满腔热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融入到了一丝不苟。

  1999年9月,学校组织国庆演出,何春雨作为班主任特别重视参与学校的活动,他便利用周末把孩子们带回家,他们在他家的小院子里练习唱歌跳舞,甚至把他家园子里的葡萄统统吃光,他也不发脾气,因为他爱他们。

  可是,他却不小心扭伤了脚,到医院里看看开了点药,不听医生劝说,忍着疼痛一瘸一拐起进了教室,学生们禁不住鼓起掌来。看着学生,他抑制住满腔的激动又开始了新的一课-----就这样,他硬是挺着疼痛上好每一节课,课余依旧带领学生到他的家里练节目。

  从教以来,他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学生病了他主动带去医院就诊,对于那些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他则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天,他发现班里的王勇同学发高烧,就赶紧扶王勇到办公室休息,并端来一杯热水给他,暖暖身子。一放学,他就打车把王勇带到医院就诊,然后送他回家------像这样的事,他认为极平常,连他自己都忘记了,可学生们都终身难忘,所以学生们也爱他。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凭着这颗爱心,他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慢慢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了一名以科研为先导的转型班主任,凭着这颗爱心,一个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层出不穷,凭着这颗爱心学生们如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他们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自自主的精神,合作竞争的意识。

  在教育现代化工程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在教育改革正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今天,他深知,唯有改革开拓,勇于创新,才是教育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他刻苦钻研业务文化知识,及时把握教育动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他注意到学生作文水平过低,写作文难,甚至写不出作文的问题。

  他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向名师请教,甚至到绥化教育学院进修培训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他在灵山中学首推“快速作文法”。

  经过一年的实验教学,他成功了,基本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学校积极推广他的方法,他多次出校级公开课、观摩课,把灵山中学的语文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5年被任命为学校团书记。一上任,他就集思广益,勇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比如“快乐大本营”“快乐迎奥运”等快乐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教育。

  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使他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十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他的课既充实又活泼,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博得学生的爱戴。

  2008年开始他又负责党建工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集思广益,敢于创新,协助书记把活动开展好,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材料并推广。在创建“五型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配合党支部把工作做到位,真抓实干,重实效,深得上级部门赏识。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困境中的坚守与逆袭

  就算何春雨的家庭困难,但也不至于落魄的业余时间成了一个地道的拾荒者!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说到这里,还真得提及一下何春雨的家庭境况。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工资低,还拖欠工资,一拖就是三两个月,最长时间拖欠半年,他父母年势已高,已经丧失了劳动力,而且体弱多病,买药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小,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全家重担落到他一人身上,有的同事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下海经商去了,不管别人怎么样,他丝毫没有动摇教师这个行业,咬紧牙关挺着,没有什么比热爱更能让人坚定信念,在无望中也不放弃,在清贫中依然坚守,在困境体现了一份坚韧的从容。

  为了补贴家用,渡过难关,每天下班以后他到工地去筛河流石,要知道,他虽是农民的儿子,却是个读书人,没干过体力活,筛河流石没有力气干不了。一天下来他全身没有不疼的地方,但他硬是撑了下来,而且找到干活的窍门,比那些力工筛的要快要好。再看看他的手,不仅磨出血泡,还磨出血,他手缠着绷带坚持干活,每每的月亮升起老高,他回到家中已累得一滩泥,倒头就睡。

  何春雨的生命里有一股子韧劲,也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他不相信山穷水尽,他相信绝处逢生,相信艰难困苦只是一时的,总会熬过去。他有头脑,勤劳,没有理由贫困下去。

  当别人跟他说让他认命的时候,他说,他不认命,他认干。筛河流石算什么,到了周末放假,他去蹬三轮车,跟那些力工一样扛沙子扛水泥。如果说动一动都会一身汗的盛夏蹬三轮是个遭罪的活儿的话,那么寒冬腊月就更遭罪了。

  记得那年腊八何春雨给一个生资商店拉鞭炮烟花,此时,对于经常扛沙子水泥的他来说,搬运一箱一箱的鞭炮烟花属于小菜一碟,但将码得满满的高高的跟小山似的货物运送到五公里之外,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他在前面骑车,被货物挡得看不到骑车的人。

  那天下着暴风雪,气温骤降,把一箱箱的鞭炮烟花从库房搬运到三轮车上之后,何春雨已经出了汗,他甩掉棉帽子在风雪弥漫中艰难的蹬着,如果顺风的话还好,偏偏顶着风,那可是黑龙江最冷的时候,俗话说腊八冻掉下巴,狗呲牙的天气。

  路还是高低不平的土路,显然,坐着蹬车已经用不上力量,他只有站在车蹬子上艰涩的用尽浑身力气蹬着,每前进一步都让他感觉到无数颗汗珠从胸前滚落,身上热乎耳朵却冻的失去知觉,起初还能感受到冰冷的风像利刃一般从耳旁嗖嗖的划过,久了耳朵就冻得失去知觉。是的,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就是空车顶风冒雪的行进都成问题,何况拉着小山一样的货物呢!

  更要命的是那小山一样的货物扛不住高岗下坡的颠簸,小山瞬间倾倒,一箱一箱的鞭炮摔了下去,鞭炮箱子摔坏,里面的货物有一部分包装受损。鞭炮最怕坏掉包装,那样就得半折销售。

  何春雨很无奈,他说,那个时刻,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那是一种怎样的焦灼和沮丧现在想来都让他瞬间满眼泪水。

  收拾洒落一地的乱摊子之后,不管多无奈还要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的他胸前已经被汗水濡湿一片,接下来又是彻骨的冰凉和寒冷。

  那天雇佣他的老板一看到损坏包装的鞭炮顿时火冒三丈,好在没有让何春雨赔钱,他也没有要工钱,权当是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体验。

  他就像一只被抛下山涧的雏鹰,命运没有使他坠入谷底,却给他一双可以翱翔于蓝天的翅膀。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屈不挠以苦为乐,情绪低落只是一时,他马上就会情绪,快乐起来,投入到乐此不疲的教学当中。

  直到2004年他家生活才算有所保障,不再担忧缺吃少穿了,生活才达到温饱,这期间他丝毫没有动摇过对教育的热爱。

  灵山中学居然出来一个“破烂王”

  捡破烂,何春雨可是有经验的。

  别小看拾荒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淘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好,很多东西都是能用的,甚至半新不旧的小家电都扔掉,大到电视机,小到矿泉水瓶,反正垃圾箱在旁人看来都是垃圾,在何春雨看来总会有让他眼前为之一亮的东西!

  他说:“如果做一个好的拾荒者,卖废品的钱一点都不比筛河流石和蹬三轮车少,只多不少,而且不那么累,脏是脏了点,想想心中的目标脏算得了什么。”

  他没有告诉我们,他心中的目标是什么。

  但我们知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何春雨跟其他教师 一样,都在县城购置了楼房,每天做通勤车上下班。

  在望奎县城,拾荒者还真不少,只是平时人们不注意而已,但何春雨注意到了,他也摸索到了规律,要想捡拾到好东西不仅起早贪黑,还要掌握人们倒垃圾的时间。

  不管冬夏,他四点钟起床,沿街各个垃圾箱里寻宝,比他更早的还有三点钟,三点半起床捡拾的人们,那些都是专业的拾荒者,而对于他这个业余拾荒者四点钟起床足够他满载而归。

  废弃的纸箱,易拉罐,塑料瓶子,哪怕是一块铁丝那也是宝贝,积攒到一起就能卖几十块钱。

  现在说起来比较坦然,最初萌生捡拾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的时候也不是那么一蹴而成的,这要从学校说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何春雨眼前一亮,他发现学校垃圾点有很多矿泉水瓶、饮料瓶、废纸等废品,这些完全可以收集起来变成钱!

  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捡废品,刚开始捡时他也不好意思,怕别人看见,起早贪黑趁没人时捡,捡废品时也总是回头回脑,像做贼似的,一旦真的有人来了,就马上低头装作没看见。这样偷偷摸摸地捡,一学期下来,废品卖了180多元钱,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学校的垃圾点紧挨着厕所,三伏天苍蝇成群,直往脸上撞,不能张嘴,一张嘴苍蝇就会乘虚而入,他仍然拎着袋子满头大汗捡着;三九天他依然拎着袋子捡,废品埋在雪里,他就用手扒着找,手冻得木了,脸冻得通红,他也不在意,一定要把整个垃圾点找个遍,生怕落下一个饮料瓶。

  最初妻子总问:“你的衣服怎么脏得这么快,还总刮出口子,你干啥了?”他只是笑着回答:“不小心弄的,不好意思,让你受累了”。

  后来妻子知道他误上捡破烂的行当,他说明原因,善解人意的妻子不但没有反对他还很支持他,特意给他准备了捡拾垃圾的制服,上下班,捡拾垃圾,他就换衣服。而且细心的妻子为他找来钩子、手套、口罩、帽子等装备,有了家里人的支持,外人说什么风凉话,他也就不在意了。

  同事们戏称他为“破烂王”。也有不理解他的人,说他给老师丢脸,整天捡破烂,还为人师表呢!面对这些压力,他毫不在意,因为他心里明白,捡破烂换来的钱他没有花一分,家里人也没有花一分,那么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何春雨不辞辛苦、不怕脏累,数十年如一日的捡着,他到底为了谁呢?

  甘为人梯的拾荒岁月

  在刚参加工作的七年教育生涯中,虽然生活很苦,但何春雨时时刻刻都勤勉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怕愧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他曾不止一次接触到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虽然他也曾伸出自己微薄的援助之手,但是最终看到他们还是那样无奈的离开校园,不禁黯然泪下,因为没有谁比他更能明白更能理解更能体会辍学的无奈和无助。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七个,全家靠几亩薄田度日,像不少同龄的贫苦孩子一样,苦涩艰难在他的记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回想起当年暗淡不堪的生活,就像一部灰暗的黑白电影,缺少温情和明快的色彩,他哽咽了!他忘不了由于家庭贫困四个姐姐相继没念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务农的无奈;忘不了读高中时家里拿不出钱,父母愁的彻夜难眠的情景;忘不了弟弟妹妹恋恋不舍的离开校园时的泪水,父母筹不到钱的无助神情……

  这些触动他敏感神经的苦涩记忆,直抵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他经历过知道期间的难处,他不舍得他的学生跟他有一样的经历!

  同时,也正是在这苦难的生活,让他体会到了人世间浓浓的真情。温暖的一幕幕也跟着浮上眼前,小时候乡邻们送给他的衣服,周成山老师给他买的本,上大学时亲戚朋友对他的无私帮助。正是有那些好心人的无私帮助,为他点燃了希望之火,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求学之路,磕磕绊绊圆了大学梦。

  生活的困苦和求学的艰辛养成了他刚毅、勤劳、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当看到班里有因贫困面临辍学的孩子,他发誓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完成学业。

  2005年春,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危险,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怎么办?自己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支撑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都艰难,实在是没办法把更多的钱拿出来帮助这些孩子,可是又怎能眼睁睁得看着这些孩子失学,失去美好的前途与理想!

  他太了解贫困学生的难处了,他更知道这些贫困学生是多么渴望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有人伸手拉他们一把,能说句话安慰他们、鼓励他们。

  当初的誓言又怎能改变?一定会有办法的,他曾经不止一次天真的幻想买张彩票一下中500万,那能帮助多少出于无奈的贫困学生啊!正在他为帮助贫困学生发愁的时候,他发现捡矿泉水瓶子易拉罐废纸也能卖钱,如果把这笔钱用在资助失学的孩子们身上,这不乏是一个好办法。

  一学期下来,何春雨卖废品卖了 180多元钱,他向校长提出捐给贫困生的想法,校长大力支持他,通过班主任推选出了第一批贫困生。

  当他在间操上给贫困生发放捐助物资时,全体师生都明白他捡废品是为了什么了,贫困生王晓婷同学代表贫困生发言,孩子真情懂事的话语,让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心里暖暖的。

  有了领导的支持和第一批受捐助学生的笑脸,他的干劲更足了,一有空闲他就提着袋子,到垃圾点捡,这十年里得到他资助的学生有300多人,累计资金10000多元,贫困学生受他鼓舞,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都变得更加刻苦。

  宋丹丹同学家里贫困,弟弟也要念书,母亲身患重病,全家只靠父亲种地,她几次想辍学,何春雨知道后,耐心开导她,鼓励她,资助她,使她顺利考上高中。读高中期间,家里实在承担不起费用,宋丹丹几次想不念,打工供弟弟,这种想法告诉何春雨,何春雨对她又一番劝说,用自身经历开导她,使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科院校。

  陈思宇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辛。又要照顾爷爷,几度辍学。得知情况后何春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讲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几次说教和经济资助,陈思宇思想有了彻底的转变,扔下思想负担,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现在成绩全校第八名。陈思雨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何老师我可能早就不念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当像何老师一样的老师。”

  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实践让他深深认识到: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人,常常想的是从这个社会不断地索取,未必能感恩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而往往一个从不幸和苦难中浸大的灵魂,却常常能富有爱心,有实际行动默默地为社会送温暖、献爱心。

  爱如春雨润物无声

  何春雨是一个质朴的人,他的事迹悄无声息的传播着,2008年4月望奎电视台记者周希玲得知此事,对他进行采访,并在县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受过资助学生的家长更是感激不尽。

  接着绥化日报记者,绥化电视台记者相继来采访,并在绥化日报,绥化电视台报道他的事迹,采访过程中都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2008年10月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得知此事后,对他进行采访,并在都市频道播出,一时间他的事迹家喻户晓。紧接着黑龙江电视台著名记者“刚子”也被他的事迹感动,忍受着严寒对他进行一次专访,并在2009年元旦黑龙江卫视新闻夜航节目中播出,并推荐为“2008感动龙江十大人物”候选人,在2009年正月初八“感动龙江十大人物”展播中播出他的事迹。2009年3月18日绥化交通广播又请他做客直播间。

  何春雨今年44岁,是一名从教18年的农村初中教师,他18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上,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拾荒助学,爱心挽救几十名濒临辍学的贫困生,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平凡中彰显着伟大,在“孩子王”和“破烂王”的角色中进行着转换,他的真心付出也收获了累累的硕果。

  2009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全省模范教师”、 绥化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被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十佳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感动望奎人物”“2017年被阿里巴巴评为十大正能量人物”“绥化道德模范”等荣誉。

  尽管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但何春雨孜孜求索的脚步却没有停歇,他的爱心正快速的向远方传播着,他的事迹越来越多的感动着更多的人。

  2009年,望奎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何春雨学习的活动,并全面开展“爱心阳光温暖救助活动”,共捐款17万多,捐助贫困生880多人。

  2011年6月,因为何春雨,黑龙江电视台故事天下栏目组和黑龙江玛利亚医院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活动“新希望体育计划”为灵山中学捐赠万元的体育器材,解决了学校多年缺少体育器材的问题。

  继2012年被评为首届“感动望奎人物”之后,2013年又被推举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在央视教育频道播出。

  2014年,他了解到梁佳欣同学家境贫寒,自卑性格使这个孩子有轻度抑郁症倾向 ,而且父母在外地打工,已经几年没回来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又没文化,无法帮助她,她是典型的留守学生,他就多次家访,给这个孩子讲励志故事,做思想工作。在何春雨的鼓励下梁佳欣现在性格开朗起来,学习刻苦了,有了人生追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记者乔仁慧了解到这种情况,伸出爱的双手资助她,每学期500元,一年来已经资助1200元,其中200元是2015年春节让孩子买衣服,乔仁慧承诺一直资助到梁佳欣大学毕业,梁佳欣现在没有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刻苦,成绩始终是全校第一。还有关思文同学父亲残疾,全家靠母亲种地,父亲做点小买卖维持。2014年何老师一共帮助这样的贫困学生十几名,资金两千多元。

  何春雨教学更是响当当,2014年所教的毕业班升入县一中14人,其中一人全县第三的好成绩。

  回到初一的教学岗位,何春雨又在考虑如何解决学生名著阅读没书的问题,记者乔仁慧知道后热心的买了几十本名著书籍,爱心资助了第一个“任慧爱心书柜”,问题迎刃而解。现在,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对学生成长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5年这学期名著阅读已经卓有成效,每个学生阅读了几十本书,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且,还带动了灵山乡小学团书记于艳超为小学生购买了名著书籍,学生也有了自己的“艳超爱心书柜”。这样,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书读,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现如今,全县的师生都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自己的劳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一股温暖贫困学子的春风正荡漾在望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场滋润贫困学子的春雨,正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未来的孩子的心灵。

  有人说他了不起,他却说:“了不起的不是我,而是教师这个职业”。有人说他很高尚,他却说:“高尚的也不是我,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们”。也有人说他出名了,可他认为这只是尽了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他深深感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当他面对贫困生灿烂的笑容,看到贫困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对自己说:“老师,您辛苦了,太谢谢您了!”这时无限的欣慰就会涌上心头,体会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真正的幸福。

  还有什么理由吝惜自己的力气呢?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奉献呢?正是何春雨这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劲,才把贫困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何春雨就是这样一位质朴的老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积点滴的小爱聚成大爱,在望奎县灵山中学为贫困学生擎起一片天空。

  爱如春雨,润物无声。何春雨是一个业余的拾荒者,更是一个专业的拓荒者。一片爱心,一缕阳光,一点奉献,一份希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把温暖,把爱,奉献给更需要的人。

  他工作着,他快乐着,他用满腔热血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何春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春雨潇潇,潇潇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十八师与杨六郎》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守卫大森林》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一家人》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口罩天使不孤单》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小说《天鹅与少女》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 《大山深处》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浣心》 

  志愿文学获奖作品展播:散文《再回西海固》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