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悟:支教路上满溢着充实满足与幸福

 

2016-05-06 13: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一年之于一生,不过是短短的组成部分,但西部的一年,或许注定会成为我最难忘的记忆。

  从小生活在山区里的我,体会过因师资缺乏、教学环境落后而无法获取新知识的困惑和迷茫。成为一名教师,去帮助孩子们站得更高,这一梦想就如一粒小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在“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我缘梦而来,承着满腔热情,带着忐忑希望,载着乐观勇敢踏上了家乡的土地,来到了海棠之都---重庆大足。

  初出学校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我,对即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充满了满满的紧张和期待。抵达当天,大足区和支教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支教团成员照顾有加,在帮我们规划好工作进程的同时贴心的为成员们安顿好服务期中的住宿问题。老师们的热情和满街飘散的辣椒味,驱散掉我内心的不安,再一次点燃我心中梦想的火种。

  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我,和同行的“战友”们比起来,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为了进一步将自身储备的知识转化成教学工作中的“生产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在出发前深读了高中生物相关教材,观看了大量教学视频,不停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了尽快掌握教师相关专业技能,更加明晰教学重难点,我坚持听取老教师授课,将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总结归纳,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最大程度的接收我传递的信息,每一堂课我都用心打磨,课上40分钟的展示,课下却凝集了我近4个小时的努力。

  尽管觉得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第一次跨进教室的局促和不安,至今仍然会很清晰的浮现于我脑海。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我渐渐发现,其实支教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难,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担心教学活动开展不顺,但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却明白,先前的培训都是在为未来做有效准备。我开始学着不再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位学生,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表现形式,让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课堂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等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采用将生活中的生物实例与视频短片结合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要我学”变“我要学”。慢慢地我习惯了大足的文化,融入进足中的生活,喜欢上班级的一切。九个月后的现在,我还是和初来时一样期待着自己踏上讲台的每一刻,但最初的慌张与无措,却被学生们的热情回应改写成笃定和力量,当初时而颤抖的嗓音如今已经变得温润平和。人们常说:时光是把无情的刻刀,但是九个月的支教生涯却将平静稳重深深刻在我的生命中。如今,面对着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觉得特别幸福,因此更珍惜这个实现梦想和自我价值的机会,怀着感恩的心情努力工作,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尽可能的“育人”。

  担心学生们顽皮,怕自己不能和他们融入,但是他们几乎都是温暖的。初次见面对彼此的好奇与探寻,在每天的朝夕相伴中化为信任和惬意,我们会一起规划每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会分享成长路上的困惑与喜悦,会憧憬向往未来的美好。从朗诵比赛、运动会、舞台剧再到班会,身为班主任助理,我以“老师”、“朋友”、“家人”等多重身份陪伴着他们,认真投入学生们的每项活动,切身体会他们的想法,见证他们的失落和进步。虽然每天的工作既繁琐又辛苦,但和学生们日益增长的默契,相遇时礼貌的问候,失意时真诚的谈话,休闲时相约锻炼的愉悦,都会让我觉得仿佛每天都有阳光透过树叶照进心里,温暖并踏实。
  担心自己还保留大学里“稚嫩”的想法,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给予的工作任务,但当地的老师们热心爽快地帮我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节奏,毫无保留的向我分享教育管理经验,在工作上、生活中指导我少走弯路,尽快融入当地教育,完成身份的转换。我的初来乍到,我的紧张忧虑,都在老师们的关怀中一点一点消逝。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我和支教团的成员们还积极投入当地志愿服务建设,从敬老院献爱心到为白血病学生募捐再到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每一项活动我们都热情参与,力求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涵义。

  九个月里,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支教?我也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来西部?其实不选择支教的理由可以有很多,选择支教的理由却只有一个:青年的梦想不应该是自私的,我的人生时段应该有专门奉献自身力量的一部分。现在的我,庆幸自己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九个月的时间里,我一边施教,一边受教。学会的却远远多于付出,也深深体会到被需要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一年很短,记忆却很长,九个月前我缘梦而来,九个月里虽有不安、孤独、困难,但我用坚持、奉献、热情,实现了自己的“西部支教梦”,如今回想起来,这段经历里洋溢着满满的充实、幸福和满足感。谢谢母校和大足区团委、教委以及大足中学为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也感谢每一位支持、陪伴、帮助我的家人和老师们,因为你们,才有了现在讲台上大方、沉稳的杨老师。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志愿服务,我,会继续在路上。(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 杨桂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