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15: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
2018年7月,我怀揣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加入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七色光支教队,前往宜昌市远安县凤凰村支教。在“阳光家园”的课堂上,我忐忑却也充满期待着,开始了人生中作为教师的第一课。
大二这年的我被赋予了教师身份,虽然只是在做公益,但我激动不已。
教书育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是我前进的力量。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师德师风的内涵,开始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当和使命。20岁的年纪里,我牢牢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总觉得走上支教这条路,就离我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2019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希望工程志愿行动----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在全国范围的50所平安希望小学陆续展开。作为湖北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与其他七名队友一起前往黄冈市“黄梅平安希望小学”支教。我是第二批支教小组组长。
干燥的天气、艰苦的住宿环境、较差的教学硬件设施,并没有难到我们。这里的教师热心又善良,孩子们也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每次站在讲台上看到他们淳朴的眼神时,我的心里就一股热流涌过。
令我感动的还有,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我表达友好。有时候是一张小纸条、折叠成爱心形状的信封或是从广告纸上剪下来的漂亮的画像。学生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朴素又简洁,笔迹稚嫩,却最为珍贵。也正是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支教的信念和成为一名教师的目标。
康中初遇
2019年8月底,作为研支团康定分队队长,我从湖北来到四川省康定市。在新都桥镇藏文中学开启了我的第三次支教之旅。
初来藏文中学,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环境适应期。这里空气稀薄,人容易产生高原反应,且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我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我清楚来到这里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青春应该是在奉献的路上,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到西部地区书写我们的青春故事,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藏文中学是一所以寄宿制为主的农村初级中学,生源主要来自附近乡镇和牧区,三分之二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建档立卡户超过四分之一,还有一定数量的低保户家庭,甚至有孤儿、单亲家庭、患病家庭等。刚大学毕业的我,在那段日子里真正开始了解国情社情,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里的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书育人”四个字最重要的是“育人”。我知道自己带来的改变有限,但只要能给这些学生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我就觉得很有意义。我愿意做他们人生航海上的灯塔,即便光亮微弱,但也能一直亮着。
学为人师,言传身教
我在藏文中学负责的是七年级七班数学和九年级七班化学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探索涉藏地区教学规律,归纳涉藏地区学生特点,勤于总结课堂,快速转变角色,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开展教学工作已有一学期了,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我幸福感满满的。刚开始,学生连最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和最简单的单质化学式都不会书写,作业几乎都是空白。到现在,课时作业和试卷中留白越来越少,课堂纪律大有改善,课后主动请教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我用鼓励教学代替惩罚教学,用习惯养成法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生相互监督,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良性竞争、互帮互助,定期找学生交流谈心,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的青春是一句:“老师,您好!”
第一次以朋友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是在今年的教师节。学生们举办一场锅庄晚会,给我献哈达,送吃不完的零食,抢着要和新老师合影,拉着我跳锅庄舞,还送我保温杯、电热毯等礼物。让我感动不已。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他们带来的温暖彻底融化了我的心。
运动会上,我主动帮参赛的学生拍照留念,当我站上赛道时,学生们扯着嗓子给我加油;被停课隔离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学生的嘘寒问暖陪我度过了最孤单的日子。生活和课堂上的点点滴滴,都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彼此温暖的最好见证。
展望未来
作为一名师范生,几次支教经历让我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思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希望不仅给孩子讲解知识,还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他们树立理想,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扶凌。”未来,我将不忘支教初心,牢记支教使命,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让学校放心、学生满意、个人难忘的大事。我相信滴水汇成江河,也相信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更相信星光不负赶路人。而我的青春,也在这些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中闪闪发光。
(作者:王孝铭,湖北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四川省康定市新都桥镇藏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