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张琪)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这样一个人:炎炎烈日里有他艰辛开垦的背影,白雪皑皑里有他坚定踏实的脚步,碎砖瓦砾上,还有他为边疆建设付出的辛勤汗水。他的名字叫董宁宁,他是一名2013年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
董宁宁,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出生于山东省巨野县,2009-2013年就读于菏泽学院,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班级班长,多次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曾担任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东升小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教师,创办过教育培训机构。在校期间荣获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3年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志愿期间,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党委办公室、第三师信息中心、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前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我很普通,也很简单,只是一名2013年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但是,我又很自豪,很幸福,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这是董宁宁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3年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董宁宁在工作中。
董宁宁 供图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无奈。就像树苗如果怕疼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一样。
董宁宁深深的懂得这个道理,他始终相信,就算是泥巴,经受了火的洗礼也会具有坚强的体魄,更何况是人。所以,就算家境贫寒,他也从未抱怨过上天的不公,命运的不平;虽然历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挠,从不轻言放弃。
高中时,董宁宁两周的生活费只有几十块钱,生活十分拮据,一米七五的他体重竟然只有五十多公斤。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抱怨家里给予他的太少,反而十分知足,他说人定胜天,未来的他一定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带领家庭走出贫穷的现状,现在的他只需要努力并且不断努力,所以并没有时间自怨自艾。
2013年9月他凭着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进入了大学的殿堂。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微小力量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并在不断完善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西部计划,知道西部建设需要有学历的创新人才,当时他的心里便热血澎湃,“我要参加西部计划,我要为新疆贡献我的力量。”谁也没有想到,当年未满20岁的小伙子的冲动竟然支持他毕业后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志愿者的道路。
“好男儿志在四方,祖国需要我,新疆需要我,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安逸生活漠视边疆同胞们的艰苦现状。”怀着一颗赤诚的热心,董宁宁放弃了考研也放弃了已有的成就,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新疆兵团的建设中。这让很多人不解,也同样让家里人困惑,董宁宁解释说,“我现在的工作很多人可以做,家乡也并不缺少我这样的老师,教育培训机构也是人人都可以办,但新疆不同,新疆还在建设中,它需要怀有抱负的大学生为它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我只希望为新疆的建设献上我的一份努力,让新疆人民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对推动西部发展的决心。”就这样,董宁宁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也走向了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在痛苦中抉择,在磨难中成长
志愿者董宁宁参加第三师图木舒克2013-2014年度大学生志愿者总结表彰大会。
董宁宁 供图
他只是茫茫人海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然而,当他与“志愿者”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后却变得格外神圣。作为志愿者帮助他人,服务人民,不求回报是他的宗旨。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最强音,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西部计划,踏上了他人生新的征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董宁宁如是说。
学生时代,他去过偏远落后地区支教,虽然只有短短数十日,却让他始终无法忘怀。他回忆当时情景时说道,支教之前,他考虑过或许支教的学校经济不会很发达,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真实的学校竟然如此破败不堪,可是让他无法忘怀的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被感动了,决心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尽可能多的教给他们。当时感触良多,甚至想过就留在那里与这些天真的孩子作伴,可是他当时并没有这个勇气,他说,“或许你会感觉我懦弱,但是,当时我真的不能留在那里,我有年迈的父母,多病的爷爷奶奶,我还有一个仍然年幼的弟弟,我不能任性的抛下他们。虽然我至今仍然十分遗憾我因为个人原因而不能长久的帮助他们,但是我现在十分庆幸毕业后国家给了我另一次弥补的机会—西部计划,它重新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对我的祖国更加爱戴。”
虽然早有准备,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亲人朋友去遥远的天山南北为边疆建设做贡献,但是当他真正坐上从济南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时,他的心情仍然十分悲痛,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地方正在慢慢被列车抛在脑后。他知道他不能表现出一丝的难过,因为大家都和他一样,对祖国的爱支撑他一直走在新疆建设的路上,从不曾驻足更不曾回头。
董宁宁说,刚来新疆时最不能适应的便是当地的饮食方式和天气状况。对于生活在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性气候里的他来说,新疆的大陆性气候不仅干旱少雨而且异常干燥,尤其是风沙更是常常使他苦不堪言。相比来说,饮食文化的不同就无足轻重了,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下,问题都很快被解决,他也逐渐适应了在新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