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期间,石泽碧和九师的志愿者一起成立了“农九师大学生志愿者之家”,他曾担任副会长、会长,负责志愿者的自我管理工作。为了扩大这个队伍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进来,后来更名为“农九师志愿者·大学生之家”。他在担任会长期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奉献日”活动,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工作性质,分成医疗、美术指导、义务家教、法律咨询、爱心救助等小组开展活动。在受助人需要的情况下,根据分工走进受助人家庭,无私地将知识和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多次组织志愿者们在志愿者日、植树节、学雷锋月、“五·一”、“五·四”、“十·一”以及周末等诸多节假日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六·五”环保宣传日走向街头发放传单倡导公民保护环境;每年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边疆”活动;经常进行义务劳动。
每隔一段时间,他还会组织大家到老干所看望那些曾经给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干部们,帮助老人打扫屋子,擦窗户、拖地、清除门前积雪、嘘寒问暖,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闲下来的时间就陪他们聊天,努力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欢乐。他说“兵团人在戈壁上造田,在沙漠中兴修水利,在荒山中开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祖国,一代又一代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历史,战天斗地的豪情,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作为在兵团服务的志愿者,我们应该向军垦老战士学习,让后来者同样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加深与老人们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志愿者们与老干所建立了“一帮一”机制,一个小组负责固定联系一个老人,在老人需要的时候随时赶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他还组织大家积极开展“爱心救助”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款。根据农九师小白杨中学团委提供的资料,通过集体考察,把品学兼优、积极向上,同时也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大家自愿从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中抽出一部分,作为爱心捐助款,为贫困学子上学尽微薄之力。业余时间组织大家给孩子们补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了更好地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创办了《志愿者》简报作为农九师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及时刊登“农九师志愿者·大学生之家”的工作信息和动态。简报每月出版一期,内容由志愿者的稿件组成,每期都能准时送到志愿者手中。他们把简报寄往兵团团委及各师团委,也常有其他兄弟师局的志愿者投来稿件,如今,《志愿者》简报已经逐步成为志愿者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在志愿服务期间,石泽碧和他的志愿者服务集体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领导干部、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的工作在《兵团日报》、《西陲时报》和农九师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得到宣传报道。他们开展的活动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农九师大学生志愿者之家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兵团“优秀自我管理组织奖”、在2007年获得“兵团第八届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石泽碧同志也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王乐泉同志、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符强同志和兵团领导聂卫国同志、翟小衡同志的亲切接见,被授予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2007年志愿服务期满之后,石泽碧决定留在九师继续工作,并放弃了在师部工作的机会,申请到条件更加艰苦的161团工作,负责全团建设、规划、水利等各项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到那样偏远的地方,师部不是更好么?”他说:“作为一名志愿者,就应该带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由于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表现突出,2008年4月份被任命为161团工交建商科负责人,8月份被提拔为工交建商科副科长,主要负责团场规划、建设、房产、水利、环保、工业、商业、交通等各项事务。2008年10月团党委派他参加了“农九师青年干部培训班”,2009年被团党委推荐为农九师副团级后备干部,2009年度荣获兵团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10年度荣获兵团城建监察先进个人。所领导的科室2008年度荣获师建设环保系统先进单位,2009年度荣获兵团城建监察先进单位,2010年度荣获师建设系统先进单位,这些都是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
在规划管理上健全机制,他严格按照法规和团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执行。他也参与组织了团场小城镇建设规划、团部中心区详细规划、住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廉租住房建设规划、中心连队建设规划、辽宁对口援疆规划、团场“十二五”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等多项规划,为团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改善民生上,认真落实项目,做到从项目申报到工程施工、竣工交付使用整个过程监督管理。近几年为改善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生活条件,他认真执行兵师团廉租住房和解危解困住房建设政策,他经常深入职工群众,特别是对离退休职工和团部一些特困户家庭住房问题,始终是他常常深思的难题,在他抽屉就有一份团部住房困难户名单,每年解决几户他就做个标记,他说能解决一户住房困难家庭就意味着团场住房困难户减少一户,很朴实的一句话却表达了他的为职工办实事的迫切愿望。
在团场建设方面,他认真抓了连队广播电视改造、团部客运站、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改扩建等工程、团部集中供热、中学食堂浴室、中学水冲式厕所、双语幼儿园、医院综合楼、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医院绿化美化、小区休闲广场、连队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团部城镇道路、排污项目、保障性住房、团中学综合教学楼、辽宁对口援建的11连屯垦戍边新型连队等项目又是他今年列入的重点落实项目。在克服存在体制机制约束、人员不足的种种困难下,狠抓城镇管理、公路交通管理。交通工作上,在团场没有养护机构、设备的情况下发动全团干部职工义务养护通连公路,公路养护连续三年获师表彰。城镇管理上,认真展开调研,为团党委献计献策,优化组织,改革创新,团党委在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及物业管理上成立工作管理机构。他还在2008年4月20日团场发生5.1级地震、2009年年末雪灾和2010年初洪灾工作中,常随团领导深入灾区查看灾情,迅速收集和汇总灾情。对房屋和水、电、暖、排污等市政设施的安全做好防范,组织机械保障通连公路畅通。
如今的他已经融入这片土地,他说这里的每件事他都会关心,比如职工住房、校舍建设、城镇建设、饮水、供热、道路等等都是他为职工群众服务的重心。更何况这里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当站在小白杨哨所上,看到山坡下的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及孙龙珍牺牲的地方时,他就会浮想起当年军垦战士誓死戍边的革命精神;当想起巴尔鲁克山上涌现出的新时代楷模梅连医生和英雄代江生教授时,他“扎根边陲,奉献青春”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五年的工作,使他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纯朴的民风,喜欢这里朴实善良的人们。他说在这里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享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坚信,只要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他的生活一定会更充实,青春一定会更生动,生命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