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里,我将几个月的所见所闻写成总结报告。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我们把《远程教育群众需求问卷调查表》发放到群众手里,为了达到把群众需求掌握的更细,更详尽,我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问卷中农民的需求撰写了专项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为革东镇制订培训计划及课件的开发准备了第一手书面资料。
由于技术管理人员的不当使用,机器经常出现故障。有的村寨离政府所在地有一、二十里地,大都走着到村寨里检查机器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我走的最久一次的用了将近5个小时,岂不说山路难走了,有的村寨到现在还没有通路,真可用“跨沟过港,跋山涉水”来形容。很早起床下村,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回到住处,尤其是刚开始那二十几天,人晒黑了、衣服刮烂了、鞋子暴嘴了、袜子磨破了,脚上走出血泡了,害的我好几天不能走路。刚开始那几天累的我脚没洗倒下就睡着了。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但我当年在足球场上立下战功的那双足球鞋和田径场上的运动鞋早已光荣下岗了。回头想想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我没有一点怨言。因为我很欣赏:我累并快乐着,我忙而充实着。
除了远程教育工作之外,我很荣幸的就是被县移民局抽调参加三板溪水电站剑河库区475米线下耕地、林地淹没补偿兑现工作。因为这是我到革东以后所做的最独立、最能考察我能力的一件事。尽管做完工作我发出“移民是天下第一难事”的感慨,那也算是一句对我自己工作总结的肯定吧!其实,在移民兑现工作中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交流了,因为革东镇展架村的老百姓大部分人说苗语。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我采取了“迂回战术”:先是我说给懂普通话的苗人听,然后他告诉移民户,苗人再把移民户意思翻译给我听。虽然如此沟通很困难,但我仍倍感欣慰。就这样,我一家一家的找移民户(有时是村支书带我去),一户一户的签协议。有时白天老百姓上坡干活,我只能等到晚上才能做工作,为了节省来回跑路的时间,我只能饿着肚子等他们回来。有一天晚上将近十点了,天下着雨我又没带伞只好到一农户家躲雨。当听说我还没有吃饭,而且是志愿者,还在做补偿兑现工作的时候,非要给我做饭吃。饭好了,老乡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放在我的手里说:“家里没什么东西,苦了你了,你在村里一直忙到这么晚,谢谢你这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地方来帮助我们(有的话我没有听懂,但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说实话,那一刻,我感觉我的鼻子有点酸,手中也感到有点沉重,因为那不再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而是一碗充满深情、期望与感谢的面!不为志愿者这一光荣称号,不为别的追求,但就为这一碗充满深情的面,我再苦再累也要把耕地、林地淹没补偿兑现工作搞好,我再难再艰辛也要把远程教育的作用在农村发挥出来,不再让大山成为切断文化知识传播的屏障,不再让大山成为羁绊农民脱贫致富的障碍。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2004年11月份,革东镇在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上政府与百姓发生了严重分歧,造成了大规模的集体上访事件(听说在我没到革东镇之前,出现过多次集体上访和围攻领导事件)。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档案,听到外面相当吵杂,不一会儿,楼下面围了八、九十人,气氛异常紧张,不管政府领导怎么讲,上访群众就是不听,好象还有人扬言要去州政府上访。我站在二楼办公室,隔着玻璃看见外边越吵越激烈,从没见过这样的阵势的我,带着好奇的心态溜下楼想看热闹,同时也想看看政府领导怎样处理这个棘手问题,不知不觉地参进劝解之中,经过好久总算让上访的群众最终同意选代表和政府领导共同商量。但等到他们开始选代表问题又出来了,大家都争着抢着当代表,折腾一个多小时毫无结果。
这时,副镇长把我拉到一侧,吩咐说:“进去叫办公室先准备一些茶水”。我应了一声回到办公室,把副镇长的意思跟办公室的女同事说。“我才不给他们倒水,就他们村子毛病最多,经常搞上访,我们驻村搞征地的时候差点被他们打,今天,他们还当自己是爷了!”,看来,镇干部也同样存在对抗情绪。我把暖壶和杯子搬到楼外,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听了上访群众的诉说,房屋补偿标准低,特别是砖房,现在得到的补偿费无法再修成原规模的房屋,“老百姓也真是不容易啊!”很是同情上访的群众。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倒上一杯热茶,端到一位老大爷面前,一脸真诚地说:“大爷,先喝杯水,暖暖身体。”这位大爷没头没脑地回一句:“不喝,你端走。”我刚想再说什么,他干脆把脸别过一旁,理都不理我。我又把茶水端到一位老太太跟前:“大娘,先喝杯水,暖暖身体……”一席话让老太太很感动,颤微微的接过我手中的杯子。当时,我看谁吵的凶,我就先给谁倒开水……一杯茶水暖人心,场面开始缓和。单位同事也纷纷开始给大家端水,让这些百姓实实在在的当回“爷”。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次集体上访很快就平息了。后来听说,提高了补偿标准,老百姓也很乐意的搬迁了。说真的,农村的老百姓也累,也苦,但他们认理,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越是贫苦落后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越淳朴,如果你能敬他一尺,他肯定敬你一丈。(亲民、爱民、敬民应该说是共产党人的执政之本)。
这一年里,虽说当初政府安排我在远程教育工作岗位,事实上我的工作机动性特别大,政府哪儿工作紧张了,人手不够了,就把我抽调过去,有退耕还林的,上山量地的,320国道改线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下乡收农业税,由于山里农户住的远,而且,农户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坡上忙农活没有时间来交税,所以我就和财政所的同事一起进山,挨家挨户去收农业税,有时为了一户人家的税款,十几里的山路我们要往返几趟。真可以说是“太阳出山我上路,披着星斗把家还”,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当山里的老乡倒上一杯开水、抓上一大把花生、板栗什么的款待你,看着他们朴实和憨厚的笑容,你会觉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在这期间的工作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乡镇工作人员的艰辛,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可贵的东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但在这平凡中我却看到了伟大的意义。我们所理解的奉献、牺牲这些高尚甚至稀有的字眼,在他们身上早已成为岁月见证的一份平凡的忍耐,一份不平凡的尽职尽责。
正是由于前期我能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完成政府领导交给我的“小事”任务。后来我才能在革东镇争取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来锻炼、提高自己,尤其是到后期,我的工作呈现出的特点是:独立性,系统性,重要性。如镇党员年报管理系统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管理系统的全权负责者等。就拿文字撰写这一项来说吧,截至目前,我为革东镇撰写了21篇《革东信息〈简报〉》;为加强革东镇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移民等工作我撰写了《革东镇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的经验调查》、《革东镇“读书思廉”活动学习总结报告》、《新县城建设与三板溪库区移民调研报告》;以及远程教育方面的《革东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结与认识》等近8篇调研文章,部分文章发表在贵州志愿者服务网,部分文章登载于共青团黔东南州委主办的《热血之旅》;为党委政府办了一份内刊《革东论坛》,并为该《论坛》撰写了刊首语《革东颂》。据不完全统计,经我手撰写的文字材料就达8万余字。
在思考中、在奋斗中、在成长中、在感动中,我不知不觉已经在西部服务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很短,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去做,可以说我为当地的百姓做的太少太少了,却得到了他们太多太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不想谈奉献。因为我真的没有奉献什么,在300多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没有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我认真地对待工作中每一件事,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付出了我的真心,也收获了西部人民的真情。记得一位诗人说过:“走远了再回头,走远了再回头,审视来时路,收获的不仅是一串脚印,更有颇多感受。”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更多。在这里,我学会了感谢。每一个人都把我这个异乡客当做自家人。项目办的节日慰问和关心体贴让我感谢!同事家里鲜美的酸汤鱼火锅和可口的糯米饭让我感谢!中秋节的月饼和老乡们关切的话语让我感谢!年终总结会上领导对我半年工作的肯定并点名表扬我更让我感谢!在革东镇的工作和生活,不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增长了我的才干,还结交了许多朋友,体验了一方风情。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溢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来到西部,虽然这里不及大都市喧嚣和繁华,没有高耸入云的大厦,也没有华灯初上的炫耀的霓虹灯。但我一直在感动着,快乐着,因为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也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人。从清水江依旧流淌的江水中,从那红军当年走过的长征路上,从朴实无华的物件和动人的故事气息中,我真切感受到了西部贵州的魅力,苗侗少数民族人民真诚的热情。我想当大部分人离开的时候都会对这块神奇的土地恋恋不舍,因为在这里留下了我们这群年轻人太多的梦,太多的辛酸与快乐。更多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们坚毅、刚强的性格,让我们能够直面人 生,敢于迎接新挑战。
今天,我把“青年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把一个真实的“西部”告诉你。我想说,西部的建设需要你的一份力量,她离你我并不遥远。西部又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虽然她是那样的贫穷与落后,但是她会教给你在挑战中如何充实自己、如何笑对人生!尽管我们很多人注定还是要回到东部,但是西部需要流动的新鲜血液,需要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感的优秀儿女。这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那是一份光荣的历史重任。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呼唤青春的奉献。大学生朋友们,你们是当代最优秀的时代青年,拿出敢为人先的豪气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毕业后的第一个强音吧!大学生朋友们,加入我们的行动中来!让我们携手走进西部,为西部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听,西部,正在呼唤你;看,西部正张开双臂,用她那宽广的胸怀迎接你们的到来……
最后,预祝大学生朋友们收获到成才创业的累累硕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