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典型人物 >> 正文

扎根南疆志愿者李强:青春因大美新疆而不迷茫

 

2020-05-26 15: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年是我来新疆的第5个年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嘹亮的歌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我要感谢西部计划,是它让我结识了大美新疆,让我的青春少了迷茫,多了奋斗。

  青春,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3年,临近大学毕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宣讲团来学校开展宣讲。听着一个个扎根新疆的动人故事,看着大屏幕上一张张天山南北的秀美风光,还有自治区团委的盛情邀请,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像学长们一样参加西部计划,到新疆去开展志愿服务,用一两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对于家人来说,新疆是个遥远的地方。它距离我的家乡有3000多公里,有40多个小时的车程(列车)。在他们的印象中,新疆是无垠的戈壁、草原和荒漠。他们自然不同意家中的独生子去那里吃苦受罪。我不知用了多少理由,说了多少话,最终才说服了家人,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途。

图为李强在采访中。本人供图

  在乌鲁木齐为期一周的培训中,精彩的课程、可口的美食,让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同时,我也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吃到如此甘甜的西瓜,第一次看到那么晚才落山的太阳,第一次认识那么多热情的各族朋友……培训结束,我被分配至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台服务。于是,我又踏上了前往塔城的路途。初到塔城,蓝天处处觅白云,酸梅汤、“玛洛氏”触动着味蕾,不得不被这个边疆小城所折服。当然,它也成了我微信朋友圈里的“常客”。几张图片再配一段简单地文字,我发给朋友,看!这就是美丽的新疆。

  新疆,既然来了就不走了

  在塔城地区电视台新闻部,我开始了《塔城新闻》等重要栏目的新闻采访工作。作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对新闻采写完全一窍不通。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从扛摄像机、举话筒学起,逐渐对新闻采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采写的第一条稿件在《新疆新闻联播》播发后,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正是这段新闻记者的经历让我对新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塔城市哈尔墩社区,我看到了10多个民族居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在克塔铁路开工现场,我看到了自治区的快速大发展;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牧区,我看到了马背宣讲团跋山涉水,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户牧民家中;在裕民县人流如织的“山花节”,我看到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一幕幕在我的内心都“升级了”对新疆的印象:新疆太美,新疆太大,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们太善良、太热情,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发展太快……这儿是一个可以实现青春梦想的地方,既然来了,作为年轻的我们就留下吧。来疆一年多,我与小伙伴们一起走进了自治区公务员招录的考场。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我从北疆来到了南疆,正式成为了一名南疆基层干部。

  感动,好故事讲都讲不完

  在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工作后,我从事党建和宣传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我经常是白天跑采访晚上写稿件。不到一年时间,在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疆日报、人民网、天山网等各类党报党刊、网络媒体刊稿70多篇。后来,根据工作需要,我来到市“访惠聚”办公室从事信息宣传工作。就这么一路走来,我用笔和相机记录着、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图为李强在采访中。本人供图

  故事的背后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点滴变化:村“两委”班子逐渐强了,村头建起了针织“卫星工厂”,乡亲们不出村就可以就业,村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村里的小汽车多了,乡亲们每年可享受免费体检,娃娃上学不花一分钱,还有各种补贴……乡亲们掰着手指头算着党的恩情帐。他们说:“党的恩情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这一切都源于党,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源于党中央的治疆方略。”

  在我的镜头里,拍满了相亲们的笑脸,拍满了大伙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拍满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麦西来甫,拍满了各族朋友的热情好客……记录身边人,记录身边事,我要把更多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小伙伴认识和谐美丽的新疆。

  “青年人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名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用奋斗的生命兑现服务西部的青春誓言。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响应时代号召,来边疆基层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

  (作者:李强,2013届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现扎根南疆,在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工作。)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