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走访手记:所爱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

 

2017-10-23 09: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来到支教服务地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已两月有余,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德江服务队已逐渐适应了支教地的工作和生活。近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教育现状,帮扶周边的山区小学,德江服务队一行四人在原桂花小学教师徐祖王老师的陪同下,走访了群山环绕中的两所小学——堰盆村小学和中伙小学。

  遇见堰盆,山海初结谊

  支教队员们和徐祖王老师首先来到了复兴镇堰盆村小学。这所小学坐落在村子里一个不是十分显眼的角落里,校舍为一排低矮的平房。堰盆村小学共有学生86人,其中幼儿园25人,小学5个年级共61人,老师只有8位,承担了从幼儿园至小学五年级的所有课程。负责小学教学的6位老师都为男性,老师们说:“这地方太苦,没有女老师愿意留下。”

  探访之余,支教队员们与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互动。孩子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好奇的光芒和求知的欲望,低矮暗沉的校舍也因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2016年,堰盆村小学已接受了外界捐助的一批课桌椅,硬件设施已有了极大的改善。对于初次到来的中海大支教队员们,堰盆村的老师们表示学校的图书资料还比较稀缺,图书室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希望支教队员们能够帮助堰盆村小学建立起图书室。此外,还希望支教队员们能够抽时间来给学生们上一些拓展课程,募捐一些体育用具,以此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再逢中伙,爱心续前行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在走访中伙小学的过程中,支教队员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贵州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中伙小学与中国海洋大学支教团有着深厚的情谊,多届中海大支教团都对中伙小学进行过帮扶。在支教团队员们抵贵之初,走访中伙小学就被列上日程,但由于连日阴雨及较差的路况一直未能成行。

  中伙小学位于煎茶镇的中伙村,距离煎茶镇中心约20多公里的路程,前往需翻越一座陡峭的山:曲折的盘山路、泥泞的红土地、杂草丛生、狭窄只可侧身通过的山间草路,这是孩子们上学放学须经过的地方。学校现有10名幼儿园学生和3名一年级学生,教师3名(2名民办教师和1名德江县志愿者,其中德江县志愿者主要负责幼儿园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的13名学生中大多都为留守儿童。

  学校校舍是在原清朝年间中伙村祠堂遗址基础之上改建的,房屋阴暗潮湿,由于年老失修,墙体多存在裂缝,房屋漏水现象严重,多处墙体被浸湿。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与资金缺乏,学校教辅书、课外书极为匮乏,现有的书籍也来自于第十届支教团的爱心捐赠,十分不利于学校教学与学生的视野拓展。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学校仅有的一个篮球架和乒乓球台也已经损坏。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桌子,玩具也很少。

  走进孩子们午休的房间,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潮湿而霉烂的味道,仅有的床铺不够每个孩子一张,被褥破旧不堪,窗户的玻璃也碎了一块。中伙小学的老师告诉支教团队员,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希望能给孩子们捐助一些过冬的衣物,给午休室安一个窗帘。

  支教队员们对堰盆村小学和中伙小学的各项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并表示一定尽力为两所学校解决困难。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中国海洋大学自2001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以来,自2002年开始向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输送支教团志愿者,迄今为止共派出16届95名志愿者。多年以来,中国海洋大学支教团的志愿者们都心系西部教育,关注山区小学,将来自中海大的问候和爱心传递到贵州山区,传递到山区孩子们的心中。这是一场爱心接力,也是薪火传承的支教情谊。山海情相连,情谊比金坚。支教团队员们将会持续关注山区小学,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德江服务队 牛鲁燕)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