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16: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成长是凭借燕子垒窝的恒劲,化“初心”为“恒心”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掉过一次眼泪。起因是我忧虑于学生散漫放纵,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在抱着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于是规定了晚自习不允许玩手机,但还有人“顶风作案”。当天下午下班后没有时间吃饭直接去市区参加了学校组织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影片讲的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故事,她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事迹令人感动。
回到学校已近十点,我还是进班看了一眼,结果一抓一大把,很多同学被我没收了手机。我知道要想打破、甚至改变原先的习惯很难。所以也在意料之中。但看到被没收手机的同学中还有几个班干部,气得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又“聊”了一场,聊着聊着情绪突然就爆发了。
带班以后我的热情很高,放弃午休主动加班,早九晚十一地待在办公室里备课,思考班级工作。我对学生们的期望很高,太想要带来改变了。可是,教育是一份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事业,不能抱着“救世主”的心态,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急于求成,必须沉得下,耐得住,用心、用情、用力、用功扎实地把每件事做好。一学期以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先后获得合唱比赛第三名、广播操比赛三等奖、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并累计三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成长是凭借蚂蚁啃骨的韧劲,化“迷茫”为“方向”
来到服务地,首先要克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落差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欠佳,如何用更有意思,让他们更易理解的方式授课成了我教学的难点。授课计划改了不下三次,但在授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我预想的要严重:基本运算问题多、方程求解没掌握、函数概念不理解。只能通过对学生底子的摸排,对后期授课进度、深度做灵活调整,同时多向老教师们取经,以此加强教材掌控,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上,我常对学生说的就是:“哪儿不懂,我们就从哪儿讲起,一次听不懂就讲两次,两次听不懂就讲三次,直到你们弄懂为止。”在课后,我喜欢跟学生聊天,我希望用幽默风趣的风格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做让学生喜欢的人。从此,微信、办公室成了我为学生解答的第二课堂,课间、晚自习是我给学生补课的黄金时间。渐渐地,我从初次上课的“讲啥啥不懂”到更游刃有余地掌握课堂,而学生也从“问啥啥不会”到跟上我的节奏并积极主动地给我回应。
成长是凭借老牛爬坡的拼劲,化“想法”为“做法”
一年时间很短,我希望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平台,创造更多输出的机会。通过电影分享、一分钟演讲、翻转课堂等机会训练学生的表达;通过短视频拍摄,带领学生们学会玩中乐、玩中学、玩中用。
刚走上岗位那会,曾有人说“相信我,你们很快会褪去热情、变得应付”,当时很想反驳,但我知道行胜于言。来到新疆的138天里,我始终以信仰滋养初心,用行动引领使命,去诉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去实践“咬定青山不放松”,支教之路越走越坚定,也越走越自信,我很庆幸,也很骄傲。
教学工作繁重,我们唯有不忘初心,始终以真心待之;不褪激情,始终以热忱待之;不滞学习,始终以专业待之;不减勤奋,始终以敬业待之,才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青春年华。
(作者,吴学兵,华中科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成员,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