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3: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李彦龙)“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这样一份初心和使命,2020年7月29日,浙江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抵达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如今四个月过去了,他们曾面临过挑战、困难和不解;也收获着感动和感悟。他们扎根西部感受着这里的教育环境,感受着同学们的热情,在带给同学们新鲜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改变。
“再见到你我特别激动”
“姐姐在吗?你又来湄潭支教了?”这是浙江大学研支团湄潭分队队员连旭在一次高中励志讲座结束后,手机上弹出的QQ消息。2018年,她第一次来到湄潭在湄潭中学初三年级参加暑期支教。这个小妹妹就是当时班上的同学之一。两年后,她们又在“求是成才”励志讲座现场重逢。
“我没想到时隔两年,她还记得我的名字和样貌。她让我意识到,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带去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爱与信任去播撒希望,去引导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去点燃学生们心中的梦。”连旭说。
2020年,第三次来到湄潭,连旭深感肩上的责任与重担。如何备课教研、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如何解决所谓的“差生”问题等等,是连旭初到支教地遇到的一大挑战。
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通过一对一与学生谈心交流,连旭发现很多学生心中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想法和目标。有的想考上浙大;有的想要做一名医生;有的不想让爸爸妈妈那么辛苦,他们想走出山区,想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学生们的想法让连旭坚定了信心,她通过鼓励加监督的方式让班上学习风气焕然一新。“当我发现一个从不听课的同学开始记笔记时,我差一点喜极而泣,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原来每件事都有意义”
在来到湄潭之前,研支团成员张俊胡杰为自己的支教生活描绘了美好的蓝图:鲜艳的红领巾、礼貌的孩子、专注的眼神、充实的课堂、友好的师生感情等。然而同学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让他“品尝了”现实的骨感美。
伴随着繁重的教学压力、学校行政和支教团常规工作,张俊胡杰忙得甚至没时间吃晚饭。真正压垮最后一根稻草是班级物理成绩年级排名倒数第一的消息,那一刻,他所有的信念和希望全部崩塌。
可是,生活就像一个小说家,总喜欢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让人感觉惊喜。当在成人礼上看到学生和家长哭泣相拥时,当看到教师节学生悄悄在电脑上贴满节日祝福时,当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成绩进入年级前五百名时,当班长笑着说“老师我这节课听懂了”时,仿佛之前压在张俊胡杰身上的千钧之重瞬间被卸了下来,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原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如果说‘成长’二字是青春的主旋律,我很庆幸能够重返青春校园。我深知带给孩子们的成长不及他们给我的万分之一。花并不全然开放在春天,我愿意陪伴着他们在合适的季节绽放!” 张俊胡杰如是说。
“有无限的爱和勇气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陈秀觉得这句话总结她和孩子们相处的现状是再恰当不过了。不上课不用交作业的时候,这些孩子是活泼可爱的天使;讲完一道题问听懂了吗,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她,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残酷的现实。
第一次月考分析完试卷后,有个小女生过来找陈秀,问的是刚才讲过的题目。她说没听懂。打开小女孩的物理书,想结合书上的知识点给她再讲一下,结果发现物理书出乎意料的干净,干净到找不到上过课的痕迹。
平复心情以后,陈秀告诉小女孩,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怎么能学会呢?女孩说,这次成绩出来以后,她也知道这样下去实在不行,并请陈秀放心,她一定认真听课做笔记。
陈秀以为这是小女孩的一句空话,谁知,从那之后,小女孩找陈秀问问题的频率高了许多。能被学生需要,陈秀挺开心的。期中考试时,小女孩的物理单科成绩年级排名提高了500名。这让陈秀感到非常欣慰。
小女孩不知道,她的进步让陈秀信心倍增。陈秀告诉自己,不放弃,慢慢来,既然能有第一个学习进步的同学,就能够有第二个。
“教书就像谈恋爱,要双向奔赴才有意义。全班60个学生,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我,那我就有无限的爱和勇气去拥抱每一个孩子,不管基础如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可以站到他身边!陈秀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