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1: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早晨8:00 | 早起的鸟儿最可爱
“吃几两?”,同事们阴阳怪气的看着我说道。我憋着笑意答:“二两撒。”“下半斤,吃得完,哈哈哈哈!”几位同事一同在欢笑声中度过了每天的早餐时光。
早餐过后,我常常和学生们一起读英语,作为考过CET6的数学老师,我深知英语学习不能“大水漫灌”。“太阳在北欧神话中是一位女神,名叫sunne,单词sun就来源于此,古代西方人把一周的第一天奉献给太阳,就用太阳神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天(Sunday)。”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完后我常常带着学生们体会单词背后的故事。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每次的讲故事环节总是格外的安静,他们专注地听着,这样子是可爱的。
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支团成员熊永超与学生们合影。熊永超 供图
上午10:10 | 青春必修课
“帽子取了,站好”,我对着操场上的问题学生呵斥道。每周一的课间操时间学校都会按例举行升国旗仪式,可学生的注目礼却少了该有的庄严。作为班主任老师,班级风貌的塑造是一项重大工程,丝毫马虎不得,通过每次的现场纠正、爱国主题班会教育等形式,全班同学渐渐学会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孩子们的心是纯洁的,但他们在爱意和敬意的表达上却十分欠缺。一年时间里,我针对爱国、家庭教育、中国梦、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怀。父亲节和母亲节当天,给父母一个拥抱、写一封书信、送一双手套、或给远方的父母一句亲切的问候;国庆节上,我们向祖国庄严告白,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热情;“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未来”、“弘扬宪法精神,争做守法好公民”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孩子们经历了“青春的必修课”后正慢慢变得更好。
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支团成员熊永超为学生们上“感恩父亲”主题班会课。熊永超 供图
上午10:40 | “我就提示到这,你们自己动脑筋”
数学是这里的学生们公认的“硬骨头”,班级平均分大都处于40分上下,汉语本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加之数学科目本身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孩子从小学就难以在成绩上有所突破。考虑到家庭、环境和学生个人的因素,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似乎比一味的引导更加重要。从这学期开学之初,我尤其重视学生的有效自习时间,每次不能太长也不能过短,要让学生在做题中紧张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摆脱慵懒的做题态度,在同学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每当遇到需要转换思维和逻辑推理的问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来回答,通过鼓励或纠错来让全班同学认识方法,找到思路。“我就提示到这,你们自己动脑筋”,每当学生听到这句话后都会乖乖拿出草稿本开始演算,他们就像一颗种子,正在慢慢萌芽生长。一年来,我坚持立德树人,分类施教的理念,在智志双扶的道路上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勇于探索、顽强奋斗、敢于追梦。一年的时间不长,孩子们的变化令我终身难忘。
下午13:10 | “你不试咋知道自己不行呢?”
午餐过后的休息时间常常是落空的,伴随着学生铺天盖地式的疯狂追问,陪学生一起上自习、给他们答疑解惑反而成了“餐后甜点”,看到他们彻悟后扬起的嘴角,我这心里是美滋滋的。
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的其他疑问也是蛮多的。2020年5月6日,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通了快手账号,账号主要分享师生间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和直播带货进而推进消费扶贫。随着关注度的提高,我们的账号粉丝在一个月时间内超过千人。还记得我们的快手作品——《苏坝版青年大学习》的录制前期,我所挑选的几位参演学生几度放弃录制,原因竟是觉得自己背不下来文字稿。
“你不试咋知道自己不行呢?”我在一旁鼓励道并拍了拍他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学生点了点头又面向着墙壁开始了情景模拟,结果是喜人的,9000+的播放量是孩子们用努力浇灌出来的成果。
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团熊永超成员在拔河赛中为孩子们助威打气。熊永超 供图
临近服务期满,2020年7月初,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苏坝镇初级中学开展2019-2020学年“科大”助学评审工作,奖品十分丰厚,但竞争却尤为激烈。在我动员全班积极申报时,有些同学开始退却了。“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要尝试,不要畏惧。”我跟全班同学说道,庆幸孩子们是明白事理的,申请书也如愿交了上来。不管结果如何,敢于尝试,那你就已经领先了别人一步。
下午15:40 | 你的主播上线啦
疫情期间,研支团积极参与爱心捐款,主动申请成为社区志愿者并发出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为主题的海报倡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居家防疫意识,研支团邀请兄弟高校的研支团伙伴们为服务地学生带去了线上防疫讲座和普法宣讲;针对上网课困难的学生,研支团为他们送去社会爱心人士的平板电脑,并叮嘱他们以后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2020年4月2日,研支团全体成员到岗到位,积极参与服务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应急演练,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近两月的线上教学让研支团成员们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且珍贵难忘的支教时光。新课教学、答疑解惑轮换进行,每天下午15:40的直播课都是充实的,当支教男主播遇上一群第一次上网课的彝族孩子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在负责年级数学科目教学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有过疑惑,疑惑学生们会不会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有过欢喜,欢喜于同学们在钉钉上私信我许多数学问题;有过失落,失落于问题学生未能按时上课。庆幸的是,学生们开学后的学习情况比较理想,大多都能跟得上课程进度。
下午17:00 | “马边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
回归校园,支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小凉山腹地,来到这里近一年时间,我对于彝族的印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热情、勇敢”。关心我们个人生活的三位校长、每次提醒我们按时吃饭的王叔、担心我们不习惯当地生活的魏师傅和相哥……诸多令人触动的细节真实地发生在这里。说到民风,通过打篮球这项运动,彝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展露无遗,硬朗、敢拼、不服输,他们就是这样的民族——火一样的民族。
与各兄弟学校、单位间的球赛交流也是我们了解马边教育发展情况的一种新渠道,常常被安排至下午17点的篮球友谊赛常常引来满满一个操场的学生。半年时间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每次和兄弟学校的校长交流时,他们都说过同样一句话——“感谢你们来到马边,马边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份感动。渐渐地,我对于支教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正面教育来感化、激励和引导他们;以情育人,每一次情感教育都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领悟和明白为何努力、为何学习;以智启人,归根结底,文化知识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走向,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马边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这句话需要研支团好好消化。
傍晚18:50 | 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辛苦了一天的“笼中野兽”们在晚上显得有些浮躁,晚自习上只要不是学习知识,学生们都无边安静地“配合”老师。当你开始讲课,总有几名同学开始前后交流、左顾右盼。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紧张课程带来的疲惫感也在所难免。
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支团成员熊永超在儿童节上为学生们表演节目。熊永超 供图
转变思维,有时我也会为他们放映一些爱国、励志题材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放牛班的春天》、《银河补习班》等影片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了净化。孩子们非常享受结束放映后的电影解说,细节的重复推敲、中心思想的另类分析,经过这样的主题教育,学生们的心智也在逐渐成熟起来。
晚上21:20 | 早点休息 明天也要继续加油
每晚21:20是正式的就寝时间,学生们不能再随意走动和嬉戏交流。望着满宿舍的学生们,这里是他们的“家”,我就好似父母一样,检查哪些孩子没有按时睡觉和整理好内务。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学生借着灯光背书、埋在被窝里痛哭。一天的学习生活就此画上句号,1000多名学生中,在这一天,有人哭过、有人笑过、有人终于背会了老师所要求的考点、有人在某一道数学题上百思而不得其解……万千思绪,我们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如愿以偿、都能考至高分,但“坚持”是无价的,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成绩更值得我们铭记。“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用双手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也希望孩子们能永远记住,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来掌舵。
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是难忘且倍加珍贵的,我们经历过马边县5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参与抗灾救援和城市清淤工作;开办过青少年暑期夏令营,为当地43名留守儿童带来了情感陪伴、兴趣培养和学业辅导;组织过青少年爱国主题教育,让学生用歌声、文字和油画向祖国告白;学习过身边和荧幕中的优秀志愿者事迹,与支部成员一同成长,在教学和思想上找准站位;参与过送教上门、家访慰问,与校方一同解决残障学生和问题学生学习内容匮乏、学习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展过“科大”助学、“青春一帮一”等系列活动,以爱心助学、结对帮扶的形式为当地孩子带去了了解外面世界的通道,并向他们送去了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温暖;助力过马边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宣传,向民众宣读倡议,从我做起,影响更多的身边人;创建过快手官方账号,向社会分享师生故事、传递正能量进而带动消费扶贫;担任过疫情期间的线上“主播”,以年级授课教师身份践行初心和使命……
图为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支团成员合影。熊永超 供图
时间见证了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支团的足迹,面向未来,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走好新时代的支教长征路。作为在基层工作的青年先锋志愿者,研支团将努力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熊永超,陕西科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曾服务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镇初级中学,任七年级十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