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15:4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五月的棠城,校园已是夏意盎然。批改完作业,标注好试卷,抬头望向窗外,阳光正好,墙头上爬山虎长势正旺,微风习习处,泛起阵阵绿浪。
一年多前自己还在古城西安,正忙着写毕业论文,忙着保研深造。我和每个高校毕业生一样,日程满满。正当一切顺利完成,一则陕西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通知出现在我的面前。
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重庆永川分队成员丁喜在课堂上。丁喜 供图
“支教、深造、工作、一年”这几个关键词把我带到了人生的三岔口,走哪一条路都有了充足的理由,每一个选择都是前景可见。可能是我的一腔热血被宋飞朝学长在陕北窑洞进行支教的经历所感染吧,经过一夜不眠的思考后,我认真填写了申请:支教西南!
“等你回来!别有遗憾!”带着父母的这番话,我坐上高铁一路呼啸,直奔西南。离开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成长就是那一瞬间,就是抉择时的勇毅果敢。
高铁到站,踏足重庆永川。西北西南,地图上只是一条线,但不一样的气候,不一样的方言。“咋个整?啷个办?“初来乍到的我只能用这句重庆话来概括当时的不知所措。在教师节聚会上,一位教师前辈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丁,文理附中就是你的家,好好干!”这种身份的认同,发自内心的接纳,胜过了无数荣誉。“从今天起我就是真正的附中人!”那天,我在日记中郑重写下这句话。
图为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重庆永川分队成员丁喜的教案。丁喜 供图
9:30的跑操铃声响过后,3000多名服装统一步履整齐的学生,跑得生龙活虎。就是这群少年,初登讲台时,面对他们求知、好奇、略带顽皮的眼睛,我格外紧张。我学的是化学专业,但无教师资格证,没有高中授课经历,是个彻彻底底的“三无教师”,怎么办?
就一个字“干”!上完课再把教材揣摩两遍,哪怕是个简单的配图,里面也有要讲透的要点。学生的考卷再多看看,你会发现他们的进步与缺陷。晚自习多找学生交流下,你才知道影响成绩的因素都不简单。
一学期下来,自己明显感到教学合理了,技法纯熟了,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了,孩子们也给了我一个极亲热的称谓“喜哥!”
是我特别出众吗?不!研究生支教团的3位同伴,在永川或是跨专业教学,或是发挥个人特长,或是移植大学社团的管理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永川分队成员观看党的十九大直播。丁喜 供图
是研究生支教团很优秀吗?不!我在文理附中见过晚上十点还在备课的教务主任;见过没有晚自习却加班阅卷的老师;见过班主任不眠不休,把生病的学生连夜送到医院·······是永川教育的这个大集体,给了新人最重要的一课,是敬业!是奉献!
晚上放学回家,手机里的留言早就热火朝天,入职企业的谈上市,说股权;在研究所的聊课题,交流经验;当问到我,回答很干脆,“老师好”这句话格外悦耳,食堂6毛钱的馒头特别香甜。
图为陕西师大第十九届研支团永川分队成员丁喜荣获演讲赛一等奖。丁喜 供图
“肿瘤切除后,现在还好吗?”这是父母近期问得最多的话。在支教前发现耳后长了肿瘤,在医院里等确诊的那些天,想过很多,有恐惧,有担心,也有叹息。幸好肿瘤是良性的,手术也做得很成功。当如期登上支教的火车,送行的同学们都佩服我的坚强。今天,正是术后一年复检的时候,但肿瘤这事早已不放在心上,可能这就是青春吧,乐观和生命力是战胜困难的源泉。
抬头仰望夜空,满天星斗,明天该是个好天气,这是我来到永川的第263天。
因为内心的召唤,我来到了西南,开始了属于棠城支教的一年。
因为是青年,在支教的日子里,从讲台新人到如今站稳在教育一线。
因为是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中,课堂上洋溢着传道授业的温暖。
因为是党员,在和同事合作中,懂得教育战线特有的敬业与奉献。
抬头仰望苍穹,觉得青春就像天上的繁星,银河中个人的璀璨似乎并不显眼,但星斗纵横,汇集群星的闪光才能把夜空照亮,也必将迎来凌晨喷薄红日的金光灿烂。
(作者介绍:丁喜,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榆林人,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重庆永川分队成员,现服务于重庆市永川区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