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青涩的文字陪我度过支教时光

 

2017-05-15 15:5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在过去的支教时光里,除了上课这一日常,我还负责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文案撰写以及活动拍摄工作。或随学校奔波在外,或在校园里的某个角落做访谈,或在教学楼里专注拍摄,或是在电脑前写文稿······或许我不能一直在这里帮学校文化宣传工作,但我想,写下的那一行行文字,拍下那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至少能够给这里留下支教的一点一点的记忆。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蒋好著。蒋好著 供图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蒋好著。蒋好著 供图

  看到自己为学校拍摄制作的“醉美龙泉明信片系列”图片被市级媒体昭通日报、县级媒体“微鲁甸”还有镇里的“微龙头山”等转载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我把这里无与伦比的美丽展示给了外界,多年后翻到这些图片时,我可以骄傲的说,这就是青春年华里我支教过的土地,看着照片里教过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回忆却一直还在。

  青涩的文字或许还不太成熟,就像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带着一丝丝的稚嫩,但是一颗追逐的心从未停止过脚步。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地云南昭通鲁甸县龙泉中学,老校区在2014年8·03地震中全部受损,2015年9月才正式搬入新校区。沐浴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光辉,我和风景如画的校园一起经历金秋、寒冬、暖春、盛夏,金秋的一排排银杏、寒冬的一支支腊梅、暖春的一树树海棠、盛夏的一群群飞鸟。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风景,一年四季有不同的人情世故,但我们却都有一颗逐梦的心,跟孩子们一起,为之做着自己的一份努力。

  还记得我刚到这个学校来就主动请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起建设学校宣传窗口的重任。从学校的一次黑板报文化宣传开始,拍照写稿编排,在微信公众平台发了第一篇文章,迈出了第一步,慢慢的发布新闻内容越来越多了,一个多月后平台就开通了原创文章评论功能。我们也相继推出了“最美龙泉教师”专题报道,每周一期;还有“校园新闻”、“醉美龙泉”等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板块。公众号越做越有样子,一股劲坚持了下来,受众也越来越多,外界了解龙泉中学有了窗口,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工作当中去。

  后来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不同的年级,备课就花费了我大部分时间,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试卷,加之研支团开展的各类活动,宣传工作就有点怠慢了,文化宣传不能当天就出新闻,虽然辛苦但是从未停止过放下过这项工作,只要还在这里支教一天,有新闻我一定会努力去做,用心对待我的文字,用心对待我的学生,用心过好每一天。

正在工作中的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蒋好著。蒋好著 供图

正在工作中的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蒋好著。蒋好著 供图

  一行行文字,一张张图片,都有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周末陪学生回家,拍下的那一张张全家福,或许对我来说那只是我众多照片中一张,可是对于那个家庭来说,却是仅有的一张珍贵老照片。或许对我来说那些文字只是一个个文档,但是对于龙泉中学来说,这却是学校历史的存折。一年未满,接近一百来篇微信推文,多少文字在我的键盘下“滴滴哒哒”,多少张照片在我的快门下“咔咔咔”,带着这一份不成熟的作品,乘着支教这趟船,我不知道成功的彼岸有什么,但此时的大海,是如此的澄澈,倒映着心中那一轮明月。

  龙泉,龙泉,龙泉,不知道敲过多少次,用简单的文字记忆;支教,支教,支教,不知道提及多少次,终于用一年青春来身体力行。惟愿时光慢一些,用更多的文字和图片,铭记耕耘过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不辜负,一生努力,一生回忆。(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蒋好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