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08: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9年8月,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首届云南分队队长,我和两位队友来到云南省牟定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滇西片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农村地区,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极大。牟定县在2018年已经摘帽,跟过去比,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跟中东部发达地区比起来,差距仍然很大。
卢旺与参加暑期夏令营的部分孩子们合影。卢旺 供图
研究生支教团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项目之一,除了支教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扶贫。来到牟定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应当如何扶贫呢?
在2019年暑假期间,我们了解到牟定县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没人照顾,每天在田间地头嬉戏打闹。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如何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如何践行支教扶贫使命?于是,我们开办了暑期公益夏令营,为牟定县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开设趣味课堂,教给他们课外科学知识,为他们打开通向外界的窗户。暑期夏令营结束后,许多孩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说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励志成才。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我们到这里的意义所在,明白了教育扶贫的关键所在,那便是扶志和扶智。
我和队友所支教的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是牟定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学校有近三千名师生。在明确了使命和任务之后,对于工作我们从不敢有半分懈怠。一年来,我们所教学生共覆盖17个班级近800人,所教班级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王彦舒与参加体育高考的孩子们合影。卢旺 供图
我的队友王彦舒承担了高一体育课和体育高考生的教练工作。体育训练是艰苦的。有一位学生名叫赛培丽,她训练尤为刻苦。她说:“老师,我从来没走出过牟定,我想走出去,想像您一样去大城市上大学。”听到这样的话,王彦舒既心疼又感动。他根据学校体育训练基本情况和学生身体状况,为学生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后来,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学生无法进行集中训练且短期内无法开学。针对这种情况,王彦舒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调整训练计划,制定了线上集训方案。他通过录制训练规范动作视频,传到微信群里,以供学生进行训练。王彦舒每天对学生训练的视频进行逐一动作矫正。这样,即便不能集中训练,学生也能够在家中得到专业的指导。5月31日,王彦舒率领26名体育生参加体育高考,当天成绩公布,赛培丽取得了90多的高分,成为了华中师大牟定附中体育高考历史上第一个突破90分的应届考生,成功考入了云南民族大学。
还有一名学生,名叫余晓鹏,他是彝族人,住在牟定县最偏远的戌街乡最偏僻的一个村子里。他的基础比较差,但是平时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刻苦,经常来办公室找我问问题。今年初疫情暴发,我们进行网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布置作业。这时,我发现,平时在学校非常刻苦的余晓鹏,上网课时经常迟到,有时候还掉线,而且作业经常迟交,甚至不交,作业质量也下降了。其他科目老师反映也有同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几位老师决定对他进行家访。
卢旺与老师们一起到学生余晓鹏家进行家访。卢旺 供图
我们从省道到县道再到乡道最后到村道。路越来越小,坡越来越陡,经过山路十八弯,驱车近一个小时又步行半小时才到达村口。余晓鹏已经牵着他3岁的弟弟在那里等着了。他把我们带到家里。坐下之后,我拿起余晓鹏作业翻看,问:“余晓鹏,你在学校的时候学习非常认真,从来不拖欠作业,网络教学期间,你怎么有好几次作业都没按时提交,是不是在家里没人监督啊?”余晓鹏低下头,不敢看我。
这时,在旁边的奶奶握着我的手,操着一口浓郁的牟定方言告诉我,晓鹏的爹妈外出打工去了,虽然晓鹏才上初一,但是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帮着家里做各种活,从来没有半句抱怨。喂猪、种菜、放牛,带弟弟都是他在做。家里没有装网络,晓鹏每天要跑到两公里外的山上才有信号,所以有时候作业交不上去。说着说着,晓鹏的奶奶掉下了眼泪。
晓鹏帮奶奶擦干眼泪对我说:“卢老师,您经常跟我们讲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树立梦想,我从来不敢懈怠,听说您是研究生,我也想像您一样上大学,我也想考华师。”
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就是这么艰苦的环境,学生依然热爱学习,从不懈怠,我从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给予他们知识力量,在他们心里播下种子,并守护让其生根发芽。
卢旺与班里的孩子们合影。卢旺 供图
在云南支教的一年里,在与这些质朴的学生朝夕相处中,我渐渐明白了来到这里支教的意义,渐渐明白了教育扶贫究竟应该怎么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华师赋予我们的知识和品格,去点亮孩子们心中的一道光,去打开通向外界的一扇窗。
(作者简介:卢旺,男,华中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副团长兼云南分队队长,支教于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