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这一年:无悔拼搏绘就最亮眼的青春底色

 

2020-09-10 15: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相遇支教团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于我而言,是一个神圣的名字。与此相遇相知,更像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因为多年组织学生会《成栋讲坛》的机缘,从大一到大三,我一直在聆听学长学姐们关于支教青春“花开的声音”,接受学校滋兰丛书《支教故事》的熏陶,从新闻稿的撰写中品味他们讲述的支教情怀。思想引领,润物于无声处,“支教”便成为了我的心之所向。于是毕业前,我选择加入第21届研支团,希望能让听到的故事也鲜活起来,让心中的信仰也能落地生花。

  第一次独行

  七月,伴着盛夏的骄阳,辗转27个小时火车,向西而行,我和研支团的小伙伴们抵达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团校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班。

  “我志愿加入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当站在开幕式的讲堂宣誓时,整齐的声音在颤抖,火红的团徽在闪耀,心中那份使命感、光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是千千万万同行志愿者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却在点亮青春的生动实践中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东林人“吃苦耐劳,真抓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为支教地服务,一幅详细的支教规划在我的头脑中徐徐展开。

  初见甘旗卡

  八月,怀揣憧憬,我如约来到了支教地,甘旗卡镇是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一路上,这里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这里绿草连绵,牛马成群;这里生机勃勃,蕴藏希望。这里如画的景象,令人陶醉。刚到这里,我就被取快递这件事难住了,小镇没有门牌号,只分东南西北,当地人讲的蒙语我也听不懂,对着手机上“骨里香路西志宏大药房西侧第四家”的地址,摸不着头脑,好在有热心的路人多番指引,帮忙找到了位置。足以可见,当地民风淳朴,百姓是十分热情的。

  宿舍楼下的“蒙古包”别具特色,操场上的“小洋楼”南北呼应,我终于和期待已久的校园——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初相见,就此开始了属于我辈中人的接续奋斗。

  踏入高中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声声“老师好”,让人温暖亲切,仿佛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就在这一刹那间。为人师表便要做好榜样的引领,我悄悄对自己说。根据学校的需求,我担任了高二学年4个班的思想政治教师,慢慢地和240位小可爱相识。

  人间至味是清欢,三尺讲台绘青春

  至今仍难以忘怀,初为人师站在讲台上的激动,是班级顿时鸦雀无声的乖巧,是六十多双大眼睛好奇的思索,是我内心砰砰直跳的时间静止,是即将参与到每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紧张。这份紧张来自于我的出现会给孩子们带去怎样的影响,这关乎启迪、关乎教育、关乎成长、关乎同龄人的潜移默化,的确值得我深思。

  我的第一节政治课是在理科班开讲《走入文化生活》。当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和大家互动,“判断PPT上的内容哪些属于文化”的时候,孩子们争相恐后,都希望这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小红花”能轮到自己头上。孩子们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纯净的眼神中透露着渴望关注的期盼。快下课了,李洋坐在第一排,提议“我们一起为老师唱首歌吧”,后来我知道他是音乐特长生,功底很棒,也很努力,梦想做一名主唱。这首全班清唱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真的好听,我被孩子们的热情温暖着,也更加体味着“老师”这份职业的美好。

  从那天起,我喜欢上了讲台,喜欢上了课堂,和小活宝们也再无距离。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只比我小五六岁,更像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也正是孩子们的这份喜爱,成就了我一路走来幸福的源泉。

  然而,前进的道路上,困难考验也始终与成长蜕变相生相伴。高中教学需要更“硬核”的知识储备,新手出道也需要更“专业”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摸透考纲,更要掌握学情。需要“台上一节课,台下一整天”的备课支撑;需要抓住课程目标中的重难点进行分节解说;需要挖掘贴切的生活实例做补充理解;需要完成大量习题去练习表述;需要归纳一套通俗易懂的解题方法。

  可当我做好充分的准备站上讲台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老...老师,你讲的太快了,好像2倍速的节奏,我写字慢,都没太跟上。”原来,自己本希望能以最短的时间,帮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毫不保留地给予高效课堂,而拼尽全力后,发现这和他们的接受程度却不尽匹配。

  于是,我重新调整着说话的语速,把每个知识点拆分开,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稳扎稳打。理论联系实践,从摸索到尝试,感谢教研组前辈老师们的指点帮助,他们愿意与我分享课件,探讨知识点变动,和我讲孩子们的心理,会赞许道“下班了还批作业,咱们支教老师真负责任”。

  渐渐地,我的授课也步入了正轨,从《文化生活》到《生活与哲学》,从知识点框架到习题讲练,从必修教材到高考一轮总复习,550课时挥汗如雨,在只争朝夕的拼搏中弹指一挥间;3本教材寒来暑往,在坚定返岗的决心中站好每一班岗。有时,他们也会开小差不听课,也会有讲了很多遍的知识点后仍然一张白纸,也会让自己气到头疼。可青春路上,哪里不会有插曲呢?我们依然播种了希望,见证了成长,收获了果实。在期末考试中,所带两个文科班单科政治成绩位列普通班第一、第二。于他们而言,这是高二阶段奋斗的成绩;而于我而言,这是支教一年最好的礼物。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格外幸运的,这群青年朋友们也会时常给予我惊喜和感动。当期末复习一周接连20课时,我的嗓子发炎说不出话的时候,他们会默默筛选掉已经都会了的习题,汇总出小纸条上需要讲的部分。当我在朔风凛冽的走廊,看3个小时晚自习冻到僵硬时,他们会悄悄地把塞满小饼干的帽子手套递到我的眼前。而这个小饼干,是住宿生一个月才能收到一回妈妈从村子里寄来的零食。当最后一堂课时,他们偷偷地准备了礼花和小礼物,一起定格这难忘的瞬间。

  时光匆匆,一年光阴倏忽即逝,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分。看着孩子们的小纸条,心里很不是滋味。赵岩写着“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但你是一名好老师”让人泪目;刘桂龙哭着说“老师,你特别像我姐,她也在上研究生,我舍不得你走;包亮亮说“老师,你走了还会回来吗?明年高考你要回来看我们啊!”我只好强忍着泪水,弱化这离别的气氛,我知道一定会再相见的,我会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幸福源自被需要,奋斗前行爱不止,与你们相遇,是生命的馈赠!

  思政育人谱新篇,爱的教育暖人心

  对于长期在草原上生活的民族来说,游牧业的发展,致使很多家庭有着对文化教育的淡漠。而对当地的孩子们来说,教育无疑是每个人追寻未来的希望之光。躬身学习,不止在于对书本的研读,更在于正确的思想引领。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而言,所接受的思想很可能影响着观念的形成,引导着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由此看来,将思政育人与立德树人相统一,践行“凝聚青年,服务大局”的初心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同学们传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理念,与时俱进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思想引领,增强政治认同,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切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理论素养,找到未来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讲述大学的故事,激励他们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让一颗虚心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

  一年来,我和支教团的伙伴们,结合重大时间节点,面向高一高二32个班级,近2000余名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团课、主题团日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开展“一二·九”爱国主题教育团课,厚植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爱国之声;开展“五·四入团第一课”,带领同学们理解“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开展“学习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把握习总书记五四寄语的深刻内涵,弘扬新时代的五四精神,活动反响热烈,得到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更有《榜样》、《感动中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等系列栏目在教学班级放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理念成为研支团成员和孩子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实践证明,量的积累会促成质的飞跃,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芦苇”。小李同学的会经常跟我说他的音乐梦,想通过艺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他是同龄人中较为清晰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孩子。我鼓励他学好文化课,他也经常来和我探讨未来的选择。“老师,你和其他老师都不一样,你特别尊重我们,就像是朋友之间平等对话一样,还会给我们买冰淇淋,送我们巧克力,让我们觉得很难得”。其实,生活无处不教育,教育不应该是冰冷的分数和机械的做题,更是要播种爱的希望啊!

  关爱是流淌在心灵的温暖。慢慢地,他们在用行动讲着自身变化、成长的故事,我也了解着他们不尽相同的故事。在这所学校里有八成的孩子是住宿生,常年缺少家庭的关爱,很多人都曾说道“父母外出打工”,还有“跟随年迈的奶奶”,“照顾生病的爷爷”,“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妹妹”,“想赶快上完学回去帮家里喂牛”。或许他们在学习上是真的不用功,总让你着急,但是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单纯的光芒,心地善良又赤诚简单,这便是最可贵的品质了,他们也让我看到责任,看到担当。

  青春梦想放光彩,特色活动伴成长

  在日常教学之余,我与研支团成员们协助学校做好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针对服务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放松身心,感受寓教于乐的美好。

  与团队成员成功申请“知行计划”索尼梦想教室项目,开展“歼5-梦想航模飞机”手工艺课,从裁剪零部件到亲手组装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模型,孩子们用双手实现着航天梦;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科普讲堂活动,线上与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实时视频连线,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之旅在孩子们的眼前拉开序幕,弘扬生态文明,树立“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机甲大师“双师课堂”,帮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比赛,助力草原学子追逐科技梦;开展“思源学堂”乡村志愿服务行活动,深入新营子村,为当地学生志愿辅导基础课程,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以适应疫情常态化下的学习生活;开展“知行计划”立邦为爱上色项目活动,进行蒙古族乡村色彩调研,探寻蒙古族原生态音乐文化,采访民族乐器四胡传承人,形成调研资料。

  党建扶贫助困行,公益善举齐修身

  “做服务地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愿发光发热,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是在支教地服务的切身感受。

  一年来,在日常教学之外,我担任支教学校党办助理,协助开展党建活动。深入科左后旗组织部、科左后旗教育局、科左后旗党校开展系列扶贫助困帮扶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国情调研、走访村落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先扶志”。与此同时,兼任科左后旗团委青工农牧部部员,协助旗团委、二中团委开展各项团课、团日等活动,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

  扶贫先扶志,助困在行动。与团队成员申请团中央“知行计划”索尼梦想教室,为当地捐赠一套投影仪电教设备,助力信息化教学事业发展;举办“林别之际·书香为伴”公益捐书活动,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有效缓解了当地资源缺乏的状况。

  空中课堂战疫情,共克时艰爱相连

  自疫情暴发以来,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带领东林研支团团支部成立“战疫情”学习小组,开展专题学习,做好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增强全员战疫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并自3月2日起,面向支教学校教学班级,开展“空中课堂”线上教学志愿服务工作,采用“6个上课日+1个备课日”模式,覆盖高二学年2个班级120余人,截止全面复课前,共计开展55课时教学,切实保障停课不停学。教学内容覆盖《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整本教材,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让“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等知识点搭乘网络时代的“极速列车”,传送至家家户户,在班级里每一位孩子的手机设备端上播放。即时互动、任务打卡、作业批改均无障碍实现。孩子们热烈的回响、准时的直播守候、铿锵有力的读书声,诠释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憧憬,他们的心也正和我们的期盼紧紧相连。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网络云端让梦想插翅而飞,这端连接着“95”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那端连接的是“00”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思想传承,使命同行,希望用知识凝聚起民族的力量,让强国之音共同铭记在青年的心中。

  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线上平台,为班级同学转播“防控疫情全国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鼓励青年学子在“疫情大考”中坚定理想信念,炼就过硬本领,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中。

  重塑自我

  时光静好,踏着细碎的光阴,在岁月素笺上写满花开的絮语,愿在蓓蕾绽放的时刻,盈一份懂得;愿在青春绽放的时刻,铭一份香彻。这一年是奋斗耕耘后收获的季节,这一年是无悔拼搏中感动的岁月,这一年是23岁最亮眼的青春底色,这一年是成长蜕变宝贵的青春旅程,这一年给予了我太多追梦路上的难忘回忆,也积淀了更多“勤于圆梦”的精神力量,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中西部地区最真实的教育状况,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每个自己投身实践的成熟与历练。

  第一次做一名思政教师,感谢4个班240余名学生的肯定与喜爱,帮助我实现人生的蜕变;第一次扎根基层奉献西部,感谢服务地工作中的磨砺,使我从懵懂走向成熟。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大课堂,才真切地理解“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真正含义,也更深刻体悟到新时代的青年要担负起怎样的使命之责。

  “投身一场伟大理想,无愧一段美好青春。”研究生支教团,不仅仅是每个人青春岁月里的一抹精彩,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传承与接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书写着“奋斗、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情怀,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传递知识与爱的力量,却也无时无刻不收获着成长、感动、幸福与自豪,体会到奋斗的甘甜,见证着花开绽放的绚烂,完成着自我的重塑。

  “一次支教行,一生支教情”,未来,我会时刻铭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始终坚守“东林研支团”的初心,永远记住“二中园丁”的身份,继续关注西部、热爱基层、服务社会,希望能继续为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作者简介:陈嘉馨,东北林业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团支书,2019年-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支教。支教期间,所在支部获评2019年度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所在分队获得团中央“知行计划”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团队”。)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