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11: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想在二十多岁正青春的年纪完成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2018年我选择了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幸运的,它也选择了我,给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机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支教生活已接近尾声。2019年7月,我来到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大堰中学。校园坐落在一个小山顶上,想要进校就得走完从山脚到山顶的大坡,这个大坡也成为支教生活中“苦与乐”交织着的一份回忆。在大堰中学我担任了七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后来经过调整我同时还担任五班的历史课教授。得知了教学任务后,我开始了紧张的备课,因为肩上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支团成员沈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沈晨 供图
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近了,带着期待与些许踌躇我认识了四十八位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开始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我不想给孩子们太大压力,学习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后来我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大可爱”,支教伙伴们口中的“孩子王”,老师们口中的那个“童心未泯的小沈老师”。一个月后第一次月考,年级排名倒数第一的成绩给了我当头棒喝。考试前的自信与成绩出来后的挫败感,让我难以面对现实。班主任找我散步谈心,更让我惊讶的是还收到了孩子们的“保证书”。一封封简单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最质朴的爱。此后,班里后排角落就多了一个长期驻班的我。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班级成绩提升到年级第二,再到后来常驻年级第一。老师们的鼓励孩子们的努力更让我明白做事戒骄戒躁,把自己沉淀下来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支教工作。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支团成员沈晨与班主任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沈晨 供图
支教只有一年,与他们一起度过完整的一年是最简单的愿望。但开学一个月后,有个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课。本以为他身体康复了就会返校上课的。直到和班主任开始每半个月的“送教上门”后,才知道她要长时间休学。在一次结束送教工作要离开时,孩子问我她什么时候才可以返校?孩子眼神中的期望和休学现实让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最后只能告诉她“再等等,再等等”。内心的无奈、遗憾和那种无力感只有参加支教的人才能体会。就这样我和班主任每半个月上门给她讲课。每次,她都能用整整齐齐的笔记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等待着我。支教,是一件以爱易爱的事,既是对孩子们关爱与陪伴的无悔付出,也是一名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担起社会责任的良好体现。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支团成员沈晨在上语文公开课。 沈晨 供图
2020是特殊的一年,席卷全球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把教室搬到网络上,线上的教学和学习对我和同学们都是新的挑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网课该如何上、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怎么和家长协调沟通督促学生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网课”不仅仅只讲给学生,也鞭策着老师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幸运的是,屏幕那边的学生们乖巧懂事,我们顺利完成了应有的教学任务。
支教至此我也渐渐感悟了柴静在《告别卢安克》中写道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支团成员沈晨与孩子们运动会合影。 沈晨 供图
大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期而至。我即将离开,与可爱的孩子们分别。愿孩子们的前途平坦通畅,梦想不会辜负有心人。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感恩相遇,与你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作者:沈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恩施建始分队队员,服务于建始县业州镇大堰中学。)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