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15: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本科读英语专业的我,在奔赴支教地之前,并没有觉得成为英语老师会是一件会让人束手无策的事情。那是总是憧憬着自己站在讲台上带着同学们读课文的场景,想着,如果能天天沉浸在读书声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初遇
在服务地与我相遇的是一群高中孩子。早上第一节课堂和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老师们公认的最难驾驭的课堂。早上面对睡眼惺忪的孩子们,你大念“紧箍咒”,他们也照样睡得酣畅淋漓;最后一节课,早已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只想迫切地冲向食堂,管你嘴中说的是English还是Cninese。
四川大学研支团成员韩舒汀在英语课堂上。韩舒汀 供图
英语课常常被安排在这两个棘手的时间。伴着上课铃,我走进教室,用“该醒来了,抬头看黑板”来代替上课铃声,以此来叫醒昏昏沉沉的孩子们。“听懂了吗?” “明白没有?”“还有问题吗?”在课堂上,不知不觉我已变成了记忆里老师的模样。与其他老师相比,我的老师生涯一波三折:先有课代表递上辞呈,后来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英语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情况,我内心慌乱的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经过父母(当过教师)的经验介绍,男朋友的热情出谋划策,我才和这些彝族孩子们相处得顺畅起来。
一封特殊的“辞职信”
月末,我收到了一封“辞职信”。出人意料的是,这封信出自英语课代表——木沙。刚开学,让我很惊讶的是,一个男孩子主动要当英语课代表。一次收作业时,木沙给我写了一段话“……我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就想学好‘英格力士’……”。自此我对这个皮肤有点黑,看起来有点腼腆的男孩子有了一些关注。关注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月考。月考木沙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居然排名倒数了。当我还在思考该怎样和他进行交流,让他重振旗鼓时,就收到了他的“辞职信”。看来这次英语考试的失利对他的打击很大。思考良久后,我在晚自习和木沙进行了一番交流。聪明的孩子不需要你说很多,点到即止的提醒和鼓励就能让他重拾信心。
频出的金句
在监考摸底分班考试时,我发现孩子们不太重视这次考试。当时我感到愤懑,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抓住这次“橄榄枝”的机会。后来在批阅试卷中发现,英语作文中频频出现“how much is much?”的金句,让我开始思考,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话语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比起传授知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对外界的了解。每当我讲到课本以外的“外面世界”的内容时,他们眼睛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
韩舒汀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读英语。韩舒汀 供图
“我们的存在不是给当地的人们提供多少钱和资源,过多的内容他们是没有能力消化的,我们就做一个漏斗,将这无法消化的巨大能量转化成滴滴甘霖去灌溉他们。”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个扶贫干部说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多启发。是的,我们要充当漏斗,要因材施教,用他们能接受的内容去充实、去丰富他们、去给他们带来希望。
虽然我离一名合格的教师距离还远,但孩子们赋予我“韩老师”的身份,让我更坚定了,要带着知识、纯真、善意和期许,去邂逅、去改变他们,去充实这一段属于我和他们的日子。
(作者:韩舒汀,四川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