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小王老师”是对我最美好的称呼

 

2019-07-09 08:46: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我的爷爷是一名乡村教师。自从我记事起,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老师。教师这条路他走了四十年,从俊朗少年到两鬓斑白,从书生意气到古稀之年。受爷爷的影响,我也曾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教师,可最终却阴差阳错,走上了学设计的那条路。

  直到大四那年,看到国家西部计划招募支教老师的通知,正在准备考研的我突然萌生念想:为何不选择支教,去体验一下自己未曾实现的教师梦。

  慎重考虑后,我向学校递交了申请,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并在去年九月,奔赴汉中洋县龙亭村龙亭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还记得那天,第一次走进教室,40双眼睛齐刷刷望向我,虽然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但我仍然有些紧张:“同学们,你们好,我姓王,以后可以叫我王老师,从现在起,我就是七(2)班的班主任兼英文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下课后,孩子们瞬间包围了我。

  “老师,你好漂亮呀。”

  “老师,你家在哪里?”

  “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大学是什么样子吗?”

  “老师,大学里有图书馆吗?”

  看着他们稚嫩朴实的脸庞,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

  几天后的一个星期一,小A同学害羞地把一个布袋子塞进我手里:“老师,这是给你的,你一个人离开家来到这里,一定很孤单,以后可以多去我家玩。”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头也不回地跑掉了。

  我打开袋子,里面竟装满了许多小小的猕猴桃,事后才知道那是小A从山里给我摘的,为此我感动了很久。

  从那之后,孩子们总会给我惊喜:手工折纸的菠萝笔筒、一个小小的棒棒糖、几粒自家炒的南瓜子、几颗小小的桂圆、还有自家“打”的月饼……

  这些东西都像蜜一样甜进了我心里,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给予我的,是一颗颗美好的童心,是对我的信任与爱戴。

  我们班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但他们都十分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

  一次,班里的小H同学用我的手机跟远在深圳打工的妈妈视频通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长时间没见到母亲的她显得很生疏,甚至那一声妈妈也是隔了十几秒才叫出来。

  接下来的交流中都是妈妈对她嘘寒问暖。我本以为她会哭,可没想到她一直微笑着,告诉妈妈说自己一切都很好、不用担心。

  可是当电话挂断的那一刻,她突然放声大哭:“老师,我好想妈妈,我不想让她去外面打工,我想让她陪在我身边。但我不想告诉她这些,我不想让她看到我哭。”

  听到这些,我的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

  小W同学平日里看起来很活泼,在那次事情发生之前,我也只知道她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打工。

  那天,由于需要增添档案信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她父母的电话号码。她笑着说:“老师,我不知道他们的电话。妈妈生下我就不要我了。爸爸跟继母在外地打工,他们明年应该会生一个小弟弟的。”

  听到这里,我为自己触碰了她的伤痛感到抱歉,却没想到她很快说道:“没关系的,老师。继母对我好着呢。”

  我再次强忍着泪水,笑着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洋县一中,再考个好大学。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从那之后,我调查记录了班里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并与孩子们一起交流探讨,为孩子们分别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做他们老师的同时,我更愿意像姐姐一样,爱护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更加坚强。

  如今,孩子们已经跟我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也很荣幸地被评为教学成绩优胜教师。时光飞逝,转眼已临近分别的日子。我不敢想象分别的场景,因为每次想到,泪水便湿了眼眶。

  如果你问我选择支教是否后悔,我只想说,“小王老师”是我听过最美好的称呼,选择支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