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5: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2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之举,紧跟时代发展,把握社会需求,适应青年特点,持续实施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国家支持力度大、示范效应显著。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研支团20年”专题,展示研究生支教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后选择前往偏僻地区支教一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就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场青春接力已经持续了20年。
1998年,清华大学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组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二十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322名志愿者前往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湖南等地区接力教育扶贫,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接力筑梦20年,支教团教出的学生已经接近2万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时有发生。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与吉首市民族中学227班学生合影。
湖南吉首市民族中学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当匮乏。扶贫先扶智,三年前清华大学在这里设立支教点,希望助力精准扶贫,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18年8月,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湘西分队的队长坤福贤和队友戎静、黄莹泓、朱强、支宇珩一行五人从北京来到了湘西这片土地。初到吉首,志愿者们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以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对学生要有无限的耐心
2018年8月19日,坤福贤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吉首市民中227班的教室,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学生。自我介绍完毕之后,坤福贤看到班里的学生既没有十分惊讶、也不是特别崇拜。其实这也不奇怪,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在这个班级支教,已经来到第三年了。
清华大学研支团志愿者坤福贤的课堂。
在高三这个紧要关头接过支教的接力棒,坤福贤倍感压力。第一次作业,他就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12道选择题,班上学生平均错七八个。这让坤福贤既心急,又心疼——同学们的基础比他想象中还要薄弱。慢慢地,他深刻体会到研支团师兄师姐们那句“对学生要有无限的耐心”的涵义。直到现在,高考已然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坤福贤不断用自己高中的经历去勉励学生:咬牙坚持,不求结果,只问过程。不论最终大家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坤福贤希望他们在今后回忆起高三的努力时,都能够问心无愧。
黄莹泓承担了4个身怀绝艺的特长班学生的物理教学任务。初来乍到时,面对一群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几乎没有理科基础的学生,黄莹泓的课堂并不轻松。本应专心听讲的教室里声音有些“此起彼伏”,放眼望去,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传纸条,有的人在看小说,有的人在睡觉……讲评过的作业收回手上,更是鲜少有订正的痕迹。如何让这群初中阶段物理只能考二三十分、高中阶段最讨厌物理课的孩子们融入课堂,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黄莹泓每天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与黄莹泓搭班的班主任形容她“几乎把自己的24小时全部投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养成学生自主订正错题的习惯,每次周末作业,她都会用七种不同颜色的字醒目标出题目的概念、知识点、解析、重要程度、易错点等内容,再做成电子版分发给所有的同学自主订正,并在第二周来学校后将240多个学生挨个检查一遍。
整个过程中,黄莹泓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和长期的陪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孩子们的好习惯。
扶贫先扶志,爱与责任同行
清华大学研支团志愿者支宇珩课间辅导学生。
今年寒假,支宇珩结束一学期的支教工作返回清华园,他的背包里装满了学生们亲笔写下的一封封信,信中写满了他们关于北京和清华的小心愿,还有天马行空的小梦想:有的学生想要一块来自清华园的石头;有的学生想要一片清华的叶子;有的学生想要清华图书馆的照片;有的学生想要一条清华的围巾;还有的学生想要北京的糕点……后来,当研支团志愿者带着大家沉甸甸的愿望返回吉首市民族中学时,收到小礼物的学生们沸腾了。更让支宇珩感到欣喜的是,那个想要北京糕点的学生,把糕点带回家送给父母品尝。
戎静最喜欢的场景,是每次“上课”、“起立”之后师生互相鞠躬的那一瞬。这是学生与她之间又一次默契的开始与承诺。成为一名地理老师,拥有五个班近300个可爱的娃,组成了戎静在湘西支教的全部。除了研究课堂教学之外,她最重视的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因为这是他们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奠基石。付出总会见到回报,戎静在一次大病过后重回工作岗位,发现自己不大的办公桌被学生们点缀得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爱心便利贴、静谧幽香的花束和温暖的礼物……读过他们的爱心留言,戎静才发现,曾经自己对他们的或激励、或开导、或批评,甚至不经意间提起的校园生活,都被娃们心心念念着。
桌上的一盆清雅的兰草是戎静高三结对培优的女孩送的,除了日常的学习辅导之外,戎静在生活中也悉心照顾着她。学生有时不吃晚饭,戎静就在办公室给她准备吃的。休息放假,戎静也会找机会陪她边散步边聊天。这位女生写下这样的文字:我最喜欢的人是戎静老师,她一直耐心地给我辅导,带我吃饭,我们一起散步。戎老师带我认真地体会生活,感受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改变,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更好的人。
戎静说:“这是我为他们最自豪的时刻,尽管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们依然拥有着一方纯净与美好的天地,在自己能够飞翔的范围内,尽情地展翅,努力拥有自己的痕迹便足矣。
一年支教情,一生报国志
一年的支教不仅让志愿者们爱上了这片支教的土地、牵挂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更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家国烙印。支教的经历让他们开始理解党的初心,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成才报国的人生志向。
研支团志愿者朱强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后表示:“习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只有把个人发展的成果挂在国家发展的大树上,大树才会枝繁叶茂,个人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教育扶贫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更是通过实际行动去影响下一代青年的接力棒,让一代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清华大学第20、21届研支团湘西分队合影。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用出色的表现向服务地、向清华、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近年来,支教团获得了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青海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目前,第20届研支团21名志愿者正服务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青海湟中职业教育中心、青海湟中第一中学、湖南吉首民族中学等五所学校。“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志愿者们在支教奉献过的每一个地方镌刻上了青春的烙印,更将对支教地的深厚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化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