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支团20年 厦门大学开启永不止步的爱心接力

 

2019-10-25 11: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李川)“我的家乡海原县,曾被联合国评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县。20年前,一群大学生们来到了这里,他们就是第一届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队员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场长达20年的爱心接力拉开了序幕。”

  10月24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报告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桥中学校长李克俊作为唯一受援学校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

  1999年,厦门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校,由此展开了连续20年扎根西部,努力耕耘,教育扶贫的壮美画卷。

  20年来,厦门大学研支团队员们见证了西部的发展和变化。厦门大学279名支教队员足迹遍布宁夏、内蒙、河南、西藏、甘肃,关爱泽被19所中学5万余名学生,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爱心接力。

  海原县农村学校师资短缺,但研支团队员们的支教信念从未变过。无论到哪所学校、到哪个岗位,他们都能独当一面。他们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厦门大学一批又一批的支教团员,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教育模式的发展与改变,推动着海原县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

  近4年来,关桥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初级中学第二名、乡镇初级中学第一名,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6%。20年来,关桥中学近3000名毕业生圆了大学梦,为近3000个家庭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第五届支教团队长陈敬德说:“也许别人不会在乎,但我的学生和我曾经帮助过的人们,我是在乎的。”一份“我在乎”的信念,走过了20年的岁月,已汇聚成汪洋大海,为西部孩子们的大学梦创造了无限可能。

  20年来,厦门大学研支团成员在海原县募集“一帮一”助学资金达800多万元,走访并资助近2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5000余名孩子实现求学梦,捐建1所希望小学,捐建1个有标准塑胶跑道的运动场。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20年与伟大祖国发展进程同频共振,20年为西部教育事业的腾飞持续作出贡献,这就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