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10: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甘愿奔赴万重山水,齐聚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只为践行彼此的青春誓言。他们是华北电力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一群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青年志愿者。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出征前合照。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自赴疆以来,研支团成员始终牢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宗旨,努力践行“扶贫先扶志”的工作理念,在做好授课的同时密切关注牧区学子的精神成长,将爱国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打造了一批如“创智课堂”、“信愿达城”、“尚乐合唱团”、“传文习典”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支教团品牌活动,丰富了当地学生的成长需求。他们在达坂城,用知识滋润更多孩子渴望的心田,用爱与责任守护他们的多彩梦想。
——“我就想着可以多送几个孩子进重点,也多送几个孩子上高中。”
研支团的支教学校——达坂城第九十三中学处于深山怀抱之中。“这里的环境足可谓之‘开门见山’”。当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研支团成员孔贺的心里多少有些失落,闭塞的交通、险峻的山路、匮乏的物资,仿佛自己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可每当想到有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在那里等着他,就又觉得条件的艰苦也算不了什么。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成员孔贺为学生授课。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由于九十三中学常年师资紧缺,班上的大部分孩子底子薄、基础差,学起数学来更是吃力。
“有5个孩子全程都在睡觉。说实话,这挺打击我的自尊心的。”回忆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孔贺笑着说。
数学学习缺乏热情,作业常敷衍了事;学生基础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很困难;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每周末都要讲课……一道道难关横在孔贺面前,但他在前进的路上半步不停,一刻不歇。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孔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为了培优补差,他在班里成立学习小组,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为了挤出时间,他总是在学生下课的时候迅速冲进班级,只为多给几个基础差的学生讲一道题目。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想着可以多送几个孩子进重点,也多送几个孩子上高中。”
苦心人,天不负。在区级模拟考试中,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全区唯一一名数学考取满分的学生,正是出自他执教的班上。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孔贺充满信心:“他们的实力终将展现出来,帮助他们在中考脱颖而出!”
和孔贺一样,研支团成员们在服务地学校工作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松懈。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如今他们已能够很好的适应教学岗位,学科成绩稳步提升,受到学校师生、家长的认可。
——把爱国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心底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研支团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培养,把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始终。在平时,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课前三分钟等时间,用学生易于接受,能够听懂的方式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系列讲话等内容。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成员段颖在“传文习典”活动上开展主题教育。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为了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支团成员在乌鲁木齐第40中学开展了“传文习典”活动,以师生合作演讲的方式,讲述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和人物事迹,促进学生增强对党史国情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同时结合重大历史节点,组织开展“我与国旗合个影”、“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行动、“五四青年诗歌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做有根的中国人。
——“农牧区孩子的眼睛里,藏着太多对知识的渴望”
图为创智课堂捐赠仪式上,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成员为当地学生捐赠科学实践课物资。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梦想徜徉知识的海洋,但是成长环境的差异让这些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面。研支团成员董思捷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东沟乡小学的科学课存在短板,实践创作环节缺失,单纯的理论知识授课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和学校、教育局商议后,研支团于2018年10月份在东沟乡小徐正式建立“创智课堂”科学实践基地,通过线上发起众筹,共为学校募集到价值25000余元的300套科技手工包和800册科普图书,丰富了当地的科学课程体系。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成员董思捷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创作。 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由研支团成员董思捷、高萌带头开讲科学课堂,指导学生们进行科学创作。经过了半年的课程学习,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不少孩子已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创作,其中制作出的“手工国旗台”、“空气动力车”入选了达坂城区第八届教研月科技作品展。
结合学生需求,研支团还成立了“创智云课堂”,链接华电优质资源,邀请大学里科技类社团的志愿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航模”、“智能车”、“3D打印”等知识,进一步丰富科学课堂层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这是我第一次给大学生哥哥写信,我真的太高兴了”
扶贫力在扶志,支教重在教心。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树立阳光心态。研支团在当地3所中小学发起了“信愿达城”书信往来计划,累计帮助203名牧区学子与华电大学生志愿者结成笔友对子,双方以书信为桥梁,彼此倾听心声。“这是我第一次和大学生哥哥通信,我真的太高兴了”,不少孩子在信中这样写道。此后,无论是学习上遇到的困扰,还是成长路上的心结,或是未来的人生规划,孩子们总是第一个和他们信中的哥哥姐姐提起,志愿者们也总是将自己最真挚的建议和关怀提供给孩子们,渐渐地双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曾经也以为新疆与其他城市十分遥远。但当我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家乡后,才发现原来我和世界只隔了一张车票的距离”。志愿者汪晓萱在通信中以自身经历鼓励孩子们要开阔眼界,树立梦想,走向更大的舞台。经过半学期的信件来往,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逐渐开朗起来,那些“不学习钉子户”的状态较以往也有很大好转。信中哥哥姐姐们看似平常的鼓舞话语,对他们而言却像一道光,引导他们眺望更精彩的世界,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图为乌鲁木齐第40中学的学生们收到华北电力大学志愿者的来信。华北电力大学研支团 供图
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志愿服务西部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是一场用青春丈量祖国大地的火热实践。如今,达坂城这座边塞小城正越来越多地为华电学子熟知,研支团成员正在这里书写着汗水与奋斗。
在未来,仍会有无数华电学子担起这份责任,将汗水和泪水洒在西部大地,将感动与温暖写满支教篇章,在天山深处将爱继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