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每周送上一节欢乐兴趣课

 

2019-03-29 11: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周莹莹)每周三,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弥陀学校的校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声。这是福建农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在为孩子们上欢乐兴趣课。

  弥陀学校有三百多名学生,十几名老师。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每个老师兼任多个主要科目,一周要上近二十节课。因此,孩子们基本没上过美术、音乐等兴趣课。在了解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后,由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莹莹和杨梦琪主讲的书法班和电子琴在2018年9月正式开班了。两位美女老师结合自身所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兴趣课堂,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一笔一划总是情

  为了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周莹莹在课上播放轻音乐,为孩子们演示正确的书写笔法。“学习硬笔书法,可以磨练耐性,让孩子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周莹莹老师如是说。

图为书法班的孩子们正在认真地书写。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 供图

  看着孩子们在书法班里一笔一划地书写中国汉字时,周莹莹非常欣慰。“老师,原来一个字还有这么多讲究呢。”周莹莹发现,在书法课上,她不仅是在传授用字书写,更是在和孩子们的内心对话。

  一个学期下来后,孩子们的字迹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日渐工整优美,在学校的书画展中得以亮相。

  从指尖流淌过的Do Re Mi

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成员杨梦琪指导学生指法练习。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 供图

  作为从小学习音乐长大的杨梦琪,则选择了教这群孩子们弹电子琴。一开始上课就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因为是大班教学,当许多孩子们一起弹奏时,教室内满是杂音,毫无旋律。从琴谱的认知,到指法的练习,杨梦琪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指导。一学期下来,《小星星》、《玛丽有只小绵羊》、《大摆钟》等等儿童歌曲,成了孩子们指尖最动听的音符。

  春风吹拂,剪纸成花

  2019年春季新学期,周莹莹在学校由开办了剪纸班。她希望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将自己喜爱的剪纸技艺教给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周莹莹给孩子们讲解了民间剪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期、辉煌期和没落期。她详细地讲解了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图为孩子们激动地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 供图

  目前,剪纸课已经上了三节,孩子们已能够剪出不少美丽的图案,并且顺利地掌握了单独纹样剪纸、对折剪纸、二方连续剪纸等技巧。“老师,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学习剪纸,我从来不知道一张纸可以变得这么漂亮。感觉很神奇。”一位剪纸班的孩子举着自己做好作品激动地说道。

  揉揉捏捏,乐呵泥塑

  因为师资不足,这学期杨梦琪转到小学部任教。面对一帮活泼好动的“小猴子”,杨梦琪决定给这群孩子开办泥塑兴趣班。在泥塑课上,这群孩子成了“玩泥巴”的强手,甜甜圈、面包条、水杯、骰子,几乎不用怎么指导,他们便懂得了捏泥塑的技巧,并且创作出许多精美可爱的泥塑作品。

图为孩子们的泥塑作品。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 供图

  “老师,我从来没想过我可以学会弹一首歌。”

  “老师,我想这样的兴趣班可以一直开展下去,太好玩了。”

  “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是不是比昨天更好了。”

  “老师,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成员与参加剪纸班的孩子们合影。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 供图

  一年支教,她们尽己所给这群孩子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那欢快的笑声在教室里久久不散,那浓浓的支教情在她们和孩子的心中歌唱。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