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研支团在服务地过元宵节话风俗

 

2019-02-26 09: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2019年,福建农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有幸在服务地与当地人一同过元宵节。通过研支团成员的见闻讲述来看看福建三明和福建泉州以及四川泸州是怎样欢庆元宵佳节的吧。

  讲到三明啊,就要讲到家乡正月元宵前点灯、迎龙灯的历史,那可是相当相当的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迎龙灯以鳌龙为主,又有金鼓、打黑狮、铁枝、鼓城、花鼓、八乐队等当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游龙每到一个村庄,各方百姓积极筹备贡品,摆设贡筵。个个贡筵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果品糖饼、素荤馐珍、鱼虾黾鳖、玉液龙芽、琥珀珍珠……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福建农林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三明分队成员杨梦琪)

  “火鼎公火鼎婆”是泉州民间在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赛会"踩街"、"妆人"游行中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源于泉州民间迎神赛会中的“火鼎踩路”,有“烧去千灾,迎来百福”之意。后来逐渐从民间信仰迎神赛会中的“火鼎踩路”等民俗独立出来,成为“火鼎公火鼎婆”,至今有近三百年历史。表演妙趣横生,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福建农林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泉州分队成员周莹莹)

  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的尾声悄然而至,而作为节日不可或缺的点缀之一:庙会,也自然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的元宵节,距离我们支教学校不远的尧坝古文化街就举办了一场元宵庙会活动。我们有幸参与其中,与当地人共度元宵佳节。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泸州人来说。庙会,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心里的情怀,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在泸州乡间流传着正月十五打着灯笼上山“偷青”的风俗。相传可以偷来一年的好运,偷青的对象一般都是田地里面的农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偷到菜,寓意财,偷到葱,寓意聪明,偷到蒜,寓意会算数,如此种种。

  在泸州当地的乡村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让不远万里来到泸州的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与好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相隔万里,在异地我们收获了家的温暖。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与激情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福建农林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四川泸州分队成员黄俊昆)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