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14: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踏足西部,邂逅丹寨
在母校2017年新生熙熙攘攘正在报道时,我们背起了行囊,做一个最虔诚的“逆行者”,带着一身的书生气和意气风发的江湖气,坐着火车穿山越岭,第一次踏足西部的贵州省。所见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若隐若现的苗寨,感受到的是这片广袤地区质朴的底蕴。来到服务地——素有“云上丹寨”美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这里云儿长期缠绕在山头,清晨水雾弥漫于幽静的山谷和梯田,鸟儿自在的翱翔穿梭。一个梯田环绕的盆地中心,坐落着我们的服务学校——丹寨县长青二小。
图为合肥工业大学研支团服务地——丹寨长青二小旁的梯田。金致含 供图
学校面积不大,却显得格外精致,校园围墙边“合肥工业大学春华图书角”静静地伫立着,校园的绿化设计听说是18届风景园林专业的陈成师兄抽空完成的。一切虽然陌生但都有着熟悉的味道。
青葱岁月,相遇支教
来到丹寨,当地老师们表示整个西部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孩子们缺老师,缺好老师!”以长青二小为例,学校20余名老师,每年固定岗位的老师只有10余名,师资缺乏且流动性大,往往导致学生的基础差。
上岗第一周,我得知教学任务是六年级一班的数学、科学、体育三门科目,并担任班级的辅导员。在这里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一个班基本由两位老师负责全部科目,副科全部由主课老师兼任。巧的是,大四期间我在工大附中的教学实习,就在六年级担任实习班主任。合肥和贵州,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孩子,虽然个子上有点差距,但同样的热情而烂漫。
合肥工业大学研支团成员金致含与孩子在一起。金致含 供图
开始支教的日子,像是回到了童真的青葱岁月。看着孩子们,早上朗朗的读书声,傍晚追逐打闹的,仿佛转眼回到了10多年前的小学时光。一声声“老师好!”总是打断我的思绪,又让我回到了自己已是老师的现实中。
我们的工作忙碌,却充满了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时,学生们突如其来的祝福和礼物,让我们暖到心里。每个周末办公桌上总会多几个小果子、小核桃,这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全校不到400个学生,但不论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一路上学生都和你打招呼,这种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翻山越岭,惟求助学
每周末,我们总是“闲不下来”,我们迫切想要了解更多学生的家庭现状。所以我们去家访,连国庆假期都不停歇。前前后后,我们已经去大山深处错落分布的各个苗寨家访了十余次,已覆盖自然苗寨20余个、行政村组40余个,走访上百户寒门学子家庭,遍及了当地的小学生、初中生。每一次家访都太多太多让我们沉默的家庭情况,也不止一次让我们红了眼眶。
父亲亡故、母亲改嫁,仅有七旬奶奶独自抚养一对孤儿姐妹花;奶奶患病,父亲一人无力持家,年年获三好学生的哥哥竟主动辍学打工;妹妹一出生,父母就离家不归,杳无音讯,只剩姐妹俩和爷爷奶奶相依;小天的父亲过世,母亲在砖厂打小工维持家庭生计;小华父亲是残疾人,但为了家庭,咬着牙又去广东打工了……很多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仍穿着小学期间,现已略显短拙的校服裤。
合肥工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开展助学并与学生及其家人合影。金致含 供图
虽然家庭困难,但孩子们丝毫并不输志气。在一对姐妹花家进行家访时,家中仅有两个电器:一个陈旧的电饭煲、一台坏了好几年的袖珍电视。姐姐说,电视一直没有修,因为她怕电视机修好了,忍不住看电视影响学习。家中的生活很单调,但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角落还有一张小小的手写《假期作息表》,小至做家务,教妹妹写作业都一一做了安排……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10月14日正式发起“1V1助学”,获得了工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截至10月31日,仅半个月时间,研支团已结对帮扶寒门学子26人,助学金额22950元,定制爱心助学包价值5000余元。“跋山涉水,惟求寻访贫困家庭;翻山越岭,只为情暖寒门学子!”我想,我们服务西部的足迹,就在这些大山深处,慢慢诉说着故事。
同泽西部,励志当先
今年11月4日的贵州校友会年会,我捐出了本科期间的2万元奖学金,设立同泽西部奖学金。连续四年,每年5000元,用于奖助我校支教团服务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这一事我早在本科毕业前就已决定,参加贵州校友会正好是一个契机,能够获得众多校友的见证和支持,感到十分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