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支教团宁都纪实:支教青春别样红

 

2014-06-27 08:2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支教花开别样彩

  为了丰富山区孩子的课余生活,给当地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支教团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队员们的专业特长,搭好“戏台子”,请学生“唱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既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身素养,又让他们享受“第二课堂”的乐趣和“花样青春”成长的快乐。支教团通过素质教育这抔沃土把支教的鲜花浇灌得更加绚丽。

  建广播站图书馆,搭素质培养平台。“山区的孩子不是没有才艺,只是缺乏展示的机会;农村的孩子不是没有潜力,而是缺乏锻炼的平台。”这是支教团来到对坊中学后的感悟。9月中旬,支教团从全校选拔了24名成员组建第一届“对中之声”广播站。经过支教队员的专业培训,“小播音员”、“小记者”能够独立采播,自主播音。支教团还以广播站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形体礼仪、普通话、新闻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彩。

  山区孩子对知识的获取主要依托于课外书本,为了满足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支教团创建了“流动图书馆”,让图书箱在每个班级流动穿行,以便同学们可以便利、轻松、随时地阅读。为了满足孩子们对书籍的渴求,支教团努力开放学校图书馆,并培养“小馆员”负责图书的整理分类、借阅服务、归还归档等图书运转管理工作,树立了其主人翁意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一间教室作为阅览室,孩子们徜徉知识的海洋,培养了“爱图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办多样精品活动,搭校园文化平台。增加校园文化气息,给山区孩子们提供表达艺术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支教团举办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在11月举办金秋书画比赛,精选出50幅优秀作品进行展出,期间吸引了全校师生围观欣赏,驻足点评。在2014年元旦,举办了以“唱红歌 庆元旦 迎新年”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歌咏比赛在校园内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示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风采。当时担任了班主任的支教团队员带领着各自班级积极备战,取得不菲佳绩。

  在经过半年的支教工作后,队员发现山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为进一步提高山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支教团配合学校在第二学期开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制定《道德修养八条规范》,约束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提升道德修养。同时还围绕主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树木保护认领”活动、“我的中国梦”现场作文比赛、“谷雨”诗会暨班级经典诵读大赛、“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大会、“感恩母亲”主题周等多项子活动,让教育贯穿活动,促进山区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创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搭爱心传递平台。在3月5日“学雷锋日”,支教团举办“学雷锋 树榜样”活动暨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大会,一群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小志愿者组成了“暖心”志愿服务队。“暖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在对坊乡开展公益环保、扶孤助老、帮扶助困等爱心活动。“暖心”志愿服务队与广播员、图书馆员共同组成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小志愿者”在支教队员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服务于学校广播站、图书馆、阅览室,当地街道、敬老院等岗位。支教团借助服务组织,培养山区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让他们在传递爱心、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承担一份责任。

  支教苏区别样情

  宁都县是中央苏区核心县份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属国家确定的罗霄山贫困片区县。为增加家庭收入,当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沿海外省,随即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这一现实问题。

  留守儿童牵人心,关爱“杜鹃花”在行动。山区的许多孩子被迫与父母长期分隔,或寄宿在学校,或寄托给老人,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支教团在接受江西省西部计划志愿者专项培训后,承担起了“杜鹃花关爱行动”专员的重任。

  支教队员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关爱留守在农村的“杜鹃花儿们”,呵护他们健康的成长。队员详细了解各自班级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坚持每晚前往宿舍查看住校生;在学校开设“心灵驿站”,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关爱留守儿童心灵成长;与众多留守儿童开展文体活动,玩在一块,打成一片,陪伴他们成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