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2011第60期: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座谈会上工作经验材料汇编

发稿时间:2012-01-06 15: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3、建立培训基地,关爱农民工子弟

2010514,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首个教学技能培训基地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挂牌成立。在北大附中建立教学培训基地,让支教团成员接受北大附中的教学培训,提升支教团成员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精致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使得支教团志愿者的教学培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效化。此外,为响应团中央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号召,201012月,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各分团分别与同心实验学校、利民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蒲公英中学四所打工子弟学校签署了关于设立支教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从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开始,每一届志愿者在正式奔赴服务地之前,都将于每年的春季学期在这四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并围绕关爱农民工子弟、探索有效支教模式等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4、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适应能力

除了上述教学技能培训之外,为切实提高志愿者们的各方面能力,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来临的支教扶贫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办根据《条例》制定了系列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思想教育、体能训练、民俗适应和基本生活技能等诸多方面。

在思想教育方面,我校充分发挥我校在支教团建立党支部的优良传统,通过讲座、讨论会、分享会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使支教团志愿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同时,加强对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历史、规章制度的学习,邀请支教团志愿者前辈讲述支教感悟,增强支教团志愿者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辱意识。

在体能训练方面,我们邀请学校体育教研部有关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教师,指导支教团志愿者进行有氧和无氧方面的体质训练,提高适应高原能力。我们还为支教团志愿者集中接种乙肝、出血热、脑炎等流行病疫苗,邀请我校医学部的老师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简单外伤的处理办法、常用药物功效等医学常识,提高志愿者简单医疗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民俗适应方面,由于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多为西部相对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同内地有很大的区别,更涉及到藏、回、土家、白、维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问题,我们还重点邀请校内的少数民族同学专门为志愿者开展民族风俗教育,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初步的了解,避免了不必要的民族矛盾,提高志愿者在民族地区的生活能力。

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我们每年都会邀请食堂的大师傅,集中教授志愿者简单的烹饪技巧和各种烹饪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学校食堂的后厨,给志愿者们提供现场实践的平台。

三、后续培养,选树典型

长期以来,我校项目办一直非常重视对往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后续培养工作。在每一届支教团秋季学期结束时召开的中期汇报会上,项目办都会邀请到十余位年龄差距较大的往届支教团志愿者参加。通过分享支教感悟以及经验传承,拉近了各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关系,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项目办专门建立了支教志愿者人才库,拥有完整的个人信息保存,定期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所有往届志愿者发送当前志愿者们编写的通讯,汇报近期支教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各服务地人员和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随时更新往届志愿者的工作岗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20115月胡锦涛总书记给我校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之后,北大团委按照校党委统一安排并结合北大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北京大学团委落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工作方案》,对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对下一阶段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和探讨。一是配合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召开好在我校举行的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同时进一步配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二是向全校共青团员发出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的倡议书,组织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学骨干、团员青年通过座谈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范围的学习回信精神活动;三是着手进一步改进工作,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重点包括拓展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从单一课堂支教向参与学校教育行政工作、扶贫助学工作、深入基层和实地考察社会实际等立体化支教扶贫扩展;四是以“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创业见习、寒假返乡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人文社科相关学术竞赛等工作;五是以第十二届支教团返校和第十三届支教团奔赴支教地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六是以进一步加强北大共青团整体工作为契机,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要求贯彻到北大团委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

作为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要工作之一,我校项目办专门组织编写了《别样青春》一书,记载了12年来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扶贫的感人事迹。该书融入了我校的志愿者们从实践中收获的思考,是对我校多年来实践育人工作成效的一次生动展示。全书24万字,于2011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时任我校党委书记闵维方等领导同志分别为该书作序,我校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亲笔题写书名。《别样青春》一书出版后,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全面宣传了我校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大大推动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社会影响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十届优秀志愿者评选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